[实用新型]一种基于IGBT交流斩波器的脉冲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38112.4 | 申请日: | 201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08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吴作明;王栋业;蒋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5/458 | 分类号: | H02M5/458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002 | 代理人: | 侯力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igbt 交流 斩波器 脉冲 控制电路 | ||
1.一种基于IGBT交流斩波器的脉冲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由四部分组成,包括:电源部分,振荡器部分,信号部分和逻辑控制部分,电源部分分别连接振荡器部分和信号部分,振荡器部分和信号部分的输出同时连接逻辑控制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部分主要由变压器(T1)和整流桥(B1)组成,变压器(T1)原边通过开关(K)和保险(FU)接交流220V电源,变压器副边设有两个线圈,其中第一线圈连接用于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的整流桥(B1);
振荡器部分经滤波电容(C1)连接电源部分,振荡器部分主要由555集成电路(UD1)和外围器件构成可变宽度的脉冲发生器(PWM),由555集成电路(UD1)的3脚输出;其中,依次由第一电阻(R1)、第一电位器(RP1)、第二电阻(R2)、反向第二二极管(D2)和第二电容(C2)构成的串联支路并接在555集成电路(UD1)的第8管脚和第1管脚之间,第7管脚和第6管脚之间并接正向第一二极管(D1),同时,第7管脚连接第一电位器(RP1)的中间接点,第6管脚和第2管脚共同连接第二二极管正向端和第二电容之间的节点,第5管脚经第三电容(C3)接地,第4、8管脚接电源部分的正极,第3管脚为振荡器部分的输出端;
信号部分包括变压器副边的第二线圈,第二电位器(RP2)和第四电容(C4)串接后并联在第二线圈6V输出,第二电位器(RP2)的中间接点与第二电位器(RP2)中的一端同时接第二线圈的一端,构成移相电路;第四电容(C4)与第二电位器(RP2)的连接节点即移相端分别连接到第一反向器(UA1)和第二与门(UB2)的输入端;第四电容(C4)没有移相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反向器(UA2)和第二与门(UB2)的输入端,第二线圈6V输出的另一端接地,这样就构成了两个不同相位的信号输出;
逻辑控制部分包括第一至第三反向器(UA1~UA3)、第一至第五与门(UB1~UB5)、第一和第二或门(UC1、UC2)组成;其中第一反向器(UA1)和第二反向器(UA2)的输出分别连接第一与门(UB1)的输入端;第一与门(UB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或门(UC1)和第四与门(UB4)的输入端;第二与门(UB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或门(UC1)和第五与门(UB5)的输入端;第一或门(UC1)的输出端经第三反向器(UA3)连接第二或门(UC2)的输入端,第二或门(UC2)的另一输入端连接振荡器部分的输出端555集成电路(UD1)的第3管脚;第二或门(UC2)的输出端连接第三与门(UB3)的输入端,第三与门(UB3)的另一输入端以及第四与门(UB4)和第五与门(UB5)的另一输入端同时连接换向开关(HK1)的中间接点,换向开关(HK1)的一个连接位置经第三电阻(R3)连接电源部分的正极即高电平,换向开关(HK1)的另一个连接位置接地;第三与门(UB3)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管的驱动信号S0、第四与门(UB4)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管的驱动信号S1和第五与门(UB5)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管的驱动信号S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理工大学,未经天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3811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汽车零配件抛光的工具
- 下一篇:电容补偿柜的通风装置及其电容补偿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