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止水带安装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39008.7 | 申请日: | 201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17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峰;黄国富;刘家军;欧阳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38 | 分类号: | E21D11/38;E21D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410004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水带 安装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可调式的止水带安装模具。
背景技术
在隧道防、排水工作中,隧道二次衬砌中埋式橡胶止水带的工艺质量是防、排水工作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中埋式橡胶止水带的安装工艺一般是采用折叠法或者钢筋夹立法,如图3所示,即将橡胶止水带6一半用背托钢筋10固定在待浇筑的混凝土9的中部,另一半弯曲后贴靠在挡头板5上。这样的安装会导致施工复杂,同时使橡胶止水带的定位不准确、环向易扭曲或褶皱、出露可能不均匀及径向易偏差等缺陷,安装的止水带易被混凝土包裹,与后行工序衔接时须凿除包裹混凝土,凿出混凝土时易造成橡胶止水带破损,这样就无法保证中埋式橡胶止水带的工艺质量和隧道防、排水效果,进而会造成工程整体质量缺陷,影响工程实体质量及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式的止水带安装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安装中埋式止水带复杂,安装工艺质量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止水带安装模具,用于固定待浇筑的混凝土内设置的止水带,包括横端板、竖端板和与止水带相抵靠的横隔板;竖端板固定在横端板上,横隔板的第一端可调整高度地固定在竖端板上。
进一步地,竖端板远离横端板的一端上设有多个调节螺栓孔,横隔板的第一端可选择地固定在任意的一个调节螺栓孔。
进一步地,待浇筑的混凝土的一端设有防水层;止水带安装模具还包括挡头板,挡头板包括间隔设置的上挡头板和下挡头板,上挡头板的第一端位于横隔板的上方,上挡头板的第二端顶抵防水层;下挡头板的第一端放置在横端板上,止水带夹置在下挡头板的第二端和横隔板之间。
进一步地,横隔板的第二端垂直固定有角钢,角钢抵挡上挡板的第一端的内侧。
进一步地,下挡头板与竖端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止水带的宽度的一半。
进一步地,下挡头板的高度与待浇筑的混凝土的高度的一半相等。
进一步地,待浇筑的混凝土的另一端设有衬砌台车,横端板与所衬砌台车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横隔板与横端板的垂直距离与待浇筑的混凝土的高度的一半相等。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止水带安装模具,包括横端板、竖端板和与止水带相抵靠的横隔板,在竖端板上设有多个调节螺栓孔,安装时只需要将安装模具调节和安装好,止水带平铺固定好即可。利用这种模具安装止水带,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模具对止水带定位,定位准确,能避免常规施工中止水带的凿出和校正,简化止水带的安装和固定工序,保证工艺质量,同时本实用新型加工简单、成本低廉,节约了成本。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止水带安装模具施工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止水带安装模具的局部示意图;以及
图3是现有技术的止水带安装模具施工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止水带安装模具,用于安装待浇筑的混凝土9上的止水带6。该止水带安装模具其包括横端板1、竖端板2、横隔板3、角钢4;竖端板2固定横端板1,横隔板3的第一端可调整高度地固定在竖端板2上,横隔板3的第二端垂直连接角钢4。横端板1和竖端板2均由型钢加工而成。横端板1设有多个固定孔,每一相邻两个固定孔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米。横端板1的第一端与竖端板2的底部焊接连接。
竖端板2的远离横端板1的一端上设有多个调节螺栓孔。
请结合参见图2,横隔板3的第一端可选择地与竖端板2上的任意的一个调节螺栓孔连接,以使横隔板3距横端板1的距离与待浇筑的混凝土9的高度的一半相等。优选地,横隔板3通过螺栓固定在竖端板2的调节螺栓孔。角钢4垂直的连接在横隔板3的第二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390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于工字钢上的止水钢板
- 下一篇:一种高压注浆孔口封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