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逻辑控制组件盒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39667.0 | 申请日: | 201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43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刘自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任玉龙 |
地址: | 110015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逻辑 控制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逻辑控制组件盒。
背景技术
航空绞车拖靶系统是防空武器与军事训练的重要装备。可实现空中目标模拟。逻辑控制组件是航空绞车核心控制部件。绞车由冲压涡轮动力机械系统、电气逻辑控制组件系统、液压系统、绕缆系统及配套设备等组成。
航空绞车采用气动涡轮式工作方式,吊装在拖带飞机的机翼下。在飞行过程由冲压涡轮产生的动力经过变速传动机构、绕平机构、拖缆带动拖靶飞行。在飞行人员的操纵下由主逻辑控制组件系统控制气动/液压系统、释放和锁闭刹车装置,完成拖靶的收缆、放缆及定高拖曳飞行。根据拖靶部队的任务和飞机拖带拖靶系统的技术要求设计逻辑控制组件,用来拖带拖靶。 目前,缺乏成熟稳定的控制系统,普遍原理逻辑复杂,成本高,稳定性不好,故障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简化控制的原理结构,提高稳定性能,特提供了一种逻辑控制组件盒。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逻辑控制组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逻辑控制组件盒包括霍尔传感器1,脉冲整形放大电路2,长度检测电路3,频率、电压变换电路4,快、慢速变换控制电路5,识别报警控制电路6,显示模块7,刹车控制模块8,张力电路9,涡轮排气口控制模块10,超速报警控制电路11,驱动电路12,超速检测积分电路13,收、放转换电路14,伺服电路15,测速电机16;
其中:霍尔传感器1分别通过数据线与脉冲整形放大电路2和长度检测电路3连接,频率、电压变换电路4分别通过数据线与脉冲整形放大电路2和识别报警控制电路6连接,刹车控制模块8与识别报警控制电路6连接,快、慢速变换控制电路5与长度检测电路3连接,显示模块7与快、慢速变换控制电路5连接,张力电路9与显示模块7连接;
伺服电路15分别通过数据线与测速电机16、超速检测积分电路13和收、放转换电路14连接,超速报警控制电路11与超速检测积分电路13连接,驱动电路12与收、放转换电路14和涡轮排气口控制模块10连接。
所述的逻辑控制组件盒的外壳为金属盒。
来自拖缆传动轮的霍尔传感器1的脉冲信号,分两路,一路送入脉冲整形放大电路2,长度检测电路3,经过对频率、电压变换电路4变换后的电压进行比较识别后送到刹车驱动电路,完成收/放缆频率的检测和报警刹车控制;另一路脉冲信号经过运算处理后送入快、慢速变换控制电路5和显示模块7。来自涡轮测速电机16的信号分别送到超速检测积分电路13和冲压涡轮驱动电路12,控制绞车涡轮排气口盖的开、闭。调节进入冲压涡轮的空气流量,实现冲压涡轮的转速控制。当转速超限时系统电路报警,绞车涡轮排气口盖关闭。
绞车出口滑轮安装的磁铁块经过霍尔效应传感器1,在收放缆时拖缆带动滑轮转动,滑轮每转一周霍尔效应传感器就输出一个电脉冲,进而就可算出收放缆的长度和速度。
壳体采用铝合金金属壳体进行加工,采用先进的工艺处理方式对加工好的壳体进行酸洗、磷化处理及阳极化处理。阳极化处理渗透性好可达10um,强度高、外形美观、抗静电干扰、具有电磁屏蔽功能。另外在电路板上和元器件上安装了缓冲支架可抗震、防潮。壳体盖板采用了航空丝套螺钉紧固,采用专用工具进行安装和调试,以确保安装质量和提高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逻辑控制组件盒,原理结构简单,成本低,性能稳定,工作可靠。增强了部队的现代化作战能力和水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 逻辑控制组件盒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逻辑控制组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逻辑控制组件盒包括霍尔传感器1,脉冲整形放大电路2,长度检测电路3,频率、电压变换电路4,快、慢速变换控制电路5,识别报警控制电路6,显示模块7,刹车控制模块8,张力电路9,涡轮排气口控制模块10,超速报警控制电路11,驱动电路12,超速检测积分电路13,收、放转换电路14,伺服电路15,测速电机16;
其中:霍尔传感器1分别通过数据线与脉冲整形放大电路2和长度检测电路3连接,频率、电压变换电路4分别通过数据线与脉冲整形放大电路2和识别报警控制电路6连接,刹车控制模块8与识别报警控制电路6连接,快、慢速变换控制电路5与长度检测电路3连接,显示模块7与快、慢速变换控制电路5连接,张力电路9与显示模块7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396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