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生物除臭塔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41508.4 | 申请日: | 201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7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泽清;罗福坤;王惠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恒嘉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生物 除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恶臭气体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生物除臭塔。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类型污水处理厂蓬勃发展,在大量处理污水的同时,臭气污染问题也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污水经过厌氧、缺氧、好氧等处理单元后达到排放标准排放,但污水处理过程中,有些单元会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刺激人的嗅觉器官,影响现场和周边设施的环境卫生,降低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同时恶臭物质对人体呼吸、消化、心血管、内分泌及神经系统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害。
目前臭气处理主要采用化学洗涤法,活性炭吸附法,生物法等技术。化学洗涤法通过恶臭气体与液体溶剂(如水、酸、碱等)接触,使污染物从气相转移到液相,该法对水溶性的气体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但存在药剂消耗量大,运行成本高,二次污染严重的缺点。活性炭吸附法依据多孔固体吸附剂的化学特性(除官能团作用外)和物理特性(微孔容量、比表面积、微孔构造),使恶臭物质积聚或凝缩在其表面,达到净化的效果;该法对多种恶臭气体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由于活性炭吸附饱和后需要定期更换,运行成本很高。
生物除臭法是目前国内各种类型污水处理厂应用较多的一种主流技术,该法利用固相和液相反应器中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降解气流中所携带的恶臭气体,将其转化成简单无机物和生物质等低臭或无臭的物质。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另一方面,由于生物法由于需要较长的生物填料停留时间,因此一般的箱式设备占地面积较大,对于用地紧张的污水站来说难以接受。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201020117051.X号公开了一种塔形除臭设备,但其设计未考虑到上部营养液中老化的生物体最终会积累在底部填料上,导致系统阻力较大,生物量减少,影响对臭气的处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节约占地面积、高效除臭的生物除臭塔。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高效生物除臭塔,包括一生物塔体,该生物塔体包括上、下两筒体;所述上、下两筒体间采用法兰盘相连接;所述上、下两筒体底部均设置有储液槽,中部设有填料层,上部设有喷淋头;所述填料层底部设有用于支撑填料层的筛板;所述上筒体的最上部还设有烟囱;所述上、下两筒体的储液槽通过第一管道相连通;所述上筒体的储液槽底部具有一定的坡度;所述下筒体底部的储液槽与所述下筒体上部的喷淋头之间连接一第一卧式离心泵,所述下筒体底部的储液槽与所述上筒体上部的喷淋头之间连接一第二卧式离心泵;所述上、下两筒体底部的储液槽分别通过第二管道通入待处理的恶臭气体。
还包括一第三卧式离心泵,该第三卧式离心泵一端连接所述下筒体底部的储液槽,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上、下两筒体上部的喷淋头。
所述第一卧式离心泵、第二卧式离心泵、第三卧式离心泵与所述下筒体底部的储液槽之间均设有过滤器。
所述第二管道上还设有一将待处理的恶臭气体加压后送入生物塔体的风机。
还包括一营养液罐,该营养液罐通过一第三管道连接到所述下筒体底部的储液槽。
所述营养液罐内设有搅拌器。
所述第三管道上设有一计量泵。
所述第三管道上、并且是在所述计量泵与所述下筒体底部的储液槽之间还设有一电控柜。
所述烟囱与所述上筒体的喷淋头之间设有一除雾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设备采用塔形设计,在极大的节省占地面积的基础上,循环营养液采用分流设计,减少阻力,提高生物量,保证对臭气成分的高效去除。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恒嘉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恒嘉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15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发动机
- 下一篇:一种高速涡轮钻具涡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