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封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41570.3 | 申请日: | 201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87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邵润东;张江生;岳荣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凯成电工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08 | 分类号: | B29C47/0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汇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15 | 代理人: | 刘闻铎 |
地址: | 05555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封闭器,适用于氮气交联机组的硫化管路。
背景技术
下封闭器是氮气交联机组硫化管路下端用于密封的设备,它与上封闭器一起,使整个管路形成一个封闭系统,使电缆在管路内实现连续硫化和冷却过程。目前常用的下封闭器只是利用前封管和中部的密封套实现管路密封,但是设备尾部的线芯出口缺少密封装置,导致了可能存在漏气、封不严等弊病,因此这种下封闭器的密封效果仍然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的下封闭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下封闭器,包括通过法兰与硫化管路联结的前封管、密封套、推动密封套与前封管密封的油缸和箱体;前封管与密封套的联结端设有活节螺栓,前封管和密封套的底部设有可在轨道上滑动的滑动小车;其特征在于:在箱体内部的管路尾部电缆出口处设有用于封电缆的二次密封装置。
上述二次密封装置包括一端固定在管路出口内壁上的封头,封头的另一端设有封堵管路出口的锥形密封垫和压紧锥形密封垫的压盖;锥形密封垫的锥头朝向管路外部,并且锥形密封垫和压盖的中心开有电缆出孔;压盖与封头之间设有可开合的锁紧装置。
上述锁紧装置包括设在管路上端的压紧油缸,压紧油缸的活塞杆与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压盖的上部固定连接,连杆的中部与半圆形的支臂的一端铰接,支臂的另一端与压盖的下部固定连接,支臂的中部与箱体进行铰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二次密封装置,通过二次油缸推动连杆与压盖,压紧密封垫,对设备管路尾部的电缆出口进行密封,弥补了原先设备的漏气、封不严等弊病,密封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图1中二次密封装置的放大图;
图中,1、前封管,2、密封套,3、活节螺栓,4、油缸,5、箱体,6、二次密封装置,6-1、压紧油缸,6-2、活塞杆,6-3、封头,6-4、锥形密封垫,6-5、压盖,6-6、半圆形支臂,6-7、连杆,6-8、卡扣,7、电缆,8、轨道,9、支板,10、滑动小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下封闭器,包括通过法兰与硫化管路联结的前封管1、密封套2、推动密封套2与前封管1密封的油缸4和箱体5;前封管1与密封套2的联结端设有活节螺栓3,前封管1和密封套2的底部设有可在轨道8上滑动的滑动小车10;在箱体5内部的管路尾部电缆出口处设有用于封电缆的二次密封装置6。
通过一对油缸4带动滑动小车10后退,其行程为500mm,使前封管1与密封套2之间形成500mm的空间,以更换胶垫和钢垫。滑动小车10在轨道8上能前后滚动,可以解决管路的热胀冷缩问题。箱体5的底部是空的,可以直接把水排入水池,以便水及时回水库。
如图3所示,上述二次密封装置6包括一端固定在管路出口内壁上的封头6-3,封头6-3的另一端设有封堵管路出口的锥形密封垫6-4和压紧锥形密封垫6-4的压盖6-5;锥形密封垫6-4的锥头朝向管路外部,并且锥形密封垫6-4和压盖6-5的中心开有电缆出孔;压盖6-5与封头6-3之间设有可开合的锁紧装置。
上述锁紧装置包括设在管路上端的压紧油缸6-1,压紧油缸6-1的活塞杆6-2与连杆6-7的一端铰接,连杆6-7的另一端与压盖6-5的上部固定连接,连杆6-7的中部与半圆形的支臂6-6的一端铰接,支臂6-6的另一端通过卡扣6-8与压盖6-5的下部固定连接,支臂6-6的中部与箱体5进行铰接。
二次封闭装置主要用于封电缆,其设在箱体5内,封闭原理是通过φ50*100的压紧油缸6-1推动连杆6-7与压盖6-5上部,压紧密封垫6-4,同时卡扣6-8卡紧压盖6-5的下部,达到密封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凯成电工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凯成电工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15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