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下流体密度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42610.6 | 申请日: | 201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724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岑大刚;秦犀;刘黄莹;辛宇亮;涂高鹏;高明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科学城久利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9/26 | 分类号: | G01N9/26;E21B4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利中心 51210 | 代理人: | 翟长明;韩志英 |
地址: | 621900 四川省绵***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流体 密度 测量 装置 | ||
1.一种井下流体密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量装置包括水银槽组件、传压导管、感压器;所述的水银槽组件含有U形水银槽Ⅰ(15)、电极,在U形水银槽Ⅰ中注有水银;U形水银槽Ⅰ(15)的左侧水银柱Ⅰ(8)管通过上感压器传压导管Ⅰ(2)与上感压器(1)连接,U形水银槽Ⅰ(15)右侧水银柱Ⅰ(9)管通过下感压器传压导管(5)与下感压器(4)连接,在上感压器传压导管(2)内充有传压介质I(3),在下感压器传压导管(5)内充有传压介质II(6), 在左侧水银柱Ⅰ(8)和右侧水银柱Ⅰ(9)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上感压器侧电容电极(11)和下感压器侧电容电极(12);在U形水银槽Ⅰ(15)的下部设置有连接水银的电极Ⅰ(13),U形水银槽Ⅰ(15)内的底部还设置有两侧水银柱通断阀Ⅰ(14);上感压器侧电容电极(11)、下感压器侧电容电极(12)、连接水银的电极Ⅰ(13)分别与电容差值转换电路(21)连接;电容差值转换电路(21)与数字化和传输电路(22)、井下传输电缆(23)、地面记录设备(24)依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感压器侧电容电极(11)和下感压器侧电容电极(12)的长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压介质I(3)和传压介质II(6)采用绝缘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形水银槽Ⅰ(15)的左侧水银柱Ⅰ(8)管壁和右侧水银柱Ⅰ(9)管壁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水银柱管的内径为3mm~6mm,水银柱管的壁厚为1mm~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感压器侧电容电极(11)和下感压器侧电容电极(12)的长度均为5cm~1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感压器侧电容电极(11)和下感压器侧电容电极(12)分别替换为上感压器侧电阻电极(31)和下感压器侧电阻电极(32),在U形水银槽Ⅱ(16)的左侧水银柱Ⅱ(18)和右侧水银柱Ⅱ(19)的上部分别设置有上感压器侧电阻电极(31)和下感压器侧电阻电极(32),上感压器侧电阻电极(31)、下感压器侧电阻电极(32)分别与传压介质Ⅲ(37)、传压介质Ⅳ(36)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压介质Ⅲ(37)、传压介质Ⅳ(36)分别采用导电电解质溶液。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形水银槽Ⅱ(16)的左侧水银柱Ⅱ(18)和右侧水银柱Ⅱ(19)的管壁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其内径为3mm~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科学城久利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省科学城久利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261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近红外牛奶成分快速测量装置
- 下一篇:材料性能试验机的拉伸检测夹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