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汽车黑匣子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43070.3 | 申请日: | 201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2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许世维;王旭;余曼;李旭;刘哲;孙家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C5/08 | 分类号: | G07C5/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6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arm 嵌入式 系统 汽车 黑匣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嵌入式系统汽车黑匣子,能够准确地记录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并根据这些记录对车辆事故进行分析,进而准确判断车辆事故的真正原因。此外,还可为车辆进行性能比较、状态监视、视情维护、行驶试验等提供精确参数。
背景技术
汽车黑匣子是汽车行驶记录仪(Vehicle traveling data recorder)的通用名称,安装在车辆上,能够记录、存储、显示、打印车辆运行速度、时间、里程以及有关车辆运行安全等状态信息的数字式电子记录装置。由于汽车黑匣子对防止疲劳驾驶、车辆超速和违章,约束驾驶员的不良行为,分析鉴定事故,提高交通的管理执法水平和运输管理水平,保障车辆运行安全等有着重要的实际作用及意义,所以汽车黑匣子受到了很多国家的重视,2003年9月1日,我国正式颁布了汽车黑匣子国家标准——《GB/T19056-2003》,使汽车黑匣子的生产和使用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国内生产汽车黑匣子的企业有许多家,产品数十种,并不断有新产品推出,汽车黑匣子已开始在全国各省市推广使用。但由于汽车黑匣子安装配套成本较大,目前对家用车辆安装使用的比较少。因此,开发一种成本低、实用性强的汽车黑匣子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汽车黑匣子,实现对目标汽车故障前后各种数据实时的采集和记录。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汽车黑匣子,其特征在于,包括ARM微控制器,在ARM微控制器上连接有实时时钟模块、液晶显示模块、键盘和存储器,ARM微控制器上连接有温度采集模块、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行车状态检测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是:
所述的ARM微控制器选择S3C44B0单片机。
所述的LCD液晶模块为12864型液晶显示器。
所述的存储器选用2MB存储空间的只读存储器(ROM)HY29V160和8MB随机可读写存储器(RAM)HY57V641620。
所述的温度检测模块采用DS18B20数字温度计。
所述的时钟模块采用美信公司的DS12CR887时钟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汽车黑匣子,以ARM微控制器为核心硬件平台,能够准确地记录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并根据这些记录对车辆事故进行分析,进而准确判断车辆事故的真正原因。具有价格低廉、实用性强、使用方便等众多优点,此外,还可为车辆进行性能比较、状态监视、视情维护、行驶试验等提供精确参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成结构框图;
图2是存储器扩展电路;
图3是温度信号采集电路;
图4是开关量信号采集电路;
图5是轮速信号采集电路;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汽车黑匣子的硬件结构,包括ARM微控制器,在ARM微控制器上连接有实时时钟模块、液晶显示模块、键盘和存储器,ARM微控制器上连接有温度采集模块、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行车状态检测模块。
以下给出具体的实施过程:
1、硬件电路设计
1.1:S3C44B0微处理器
本系统选用S3C44B0微处理器为主芯片,该芯片提供三级整数流水线,主频最高可达66MHz处理速度达到1.1MIPS/MHz。系统采用FLASH和SDRAM存储数据。
μC/OS-II是一个抢占式多任务内核,实时性强,可同时控制多达64个任务,适合于工业控制,可嵌入文件系统保存数据,可以满足本系统要求的任务管理和数据记录。
1.2:存储器扩展
参照图2,由于S3C44B0微处理器自身不带有ROM和RAM,需要外接存储器。同时160引脚的S3C44B0具备单独的24位地址总线和16位的数据总线,扩展能力达到256MB。本实施例选用2MB存储空间的只读存储器(ROM)HY29V160和8MB随机可读写存储器(RAM)HY57V 641620。图2为两者接口电路图。
1.3:温度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30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红外识别的对象监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自动停车收费管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