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静电式空气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43198.X | 申请日: | 201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19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全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全辉 |
主分类号: | F24F3/16 | 分类号: | F24F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233432 安徽省蚌***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电 空气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静电式空气净化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中央空调的静电式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静电净化设备电场模块之间通电需要通过附属外框,通常是将1或2只静电场置于一个金属框架中,该框架作为净化设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框架上方的电源盒起到对本组净化模块通电同时与其他模块导通的作用,该电源盒的设计首先占用了相当一部分净化截面,减少了设备的有效通风净化面积,从而导致其截面风速提高,降低设备净化效率的同时提高了空气阻力。同时,还有一些静电式净化设备采用电源线连通的方式进行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通电,这种方式虽然不需要占用通风截面,但是空调系统中湿度大、空气质量差,电源线长期暴露在这种环境下极易被腐蚀或损坏,设备在清洗时,也会给拆装带来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传统的静电式净化设备通常由至少净化设备空气净化装置模块连接组成,传统的电源盒起到对一组模块通电同时与其他模块导通的作用,但是这种设计了相当一部分净化截面,减少了设备的有效通风净化面积,从而导致其截面风速提高,降低设备净化效率的同时提高了空气阻力;(2)静电式空气净化装置模块之间通过电源线的方式连接,电源线被腐蚀或损坏,拆装困难。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中央空调系统的静电式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进风口、出风口、至少两个静电场模 块,所述静电场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具有等离子体极化区的放电电极组件、至少一个具有集尘区的电离集尘组件,所述等离子体极化区的放电电极组件位于电离集尘组件前端或放电电极组件穿过电离集尘组件,当然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其它的位置或者连接关系;所述静电场模块一侧设置暗接触点正电极6及暗接触点负电极7,另一侧设置有正极片8、负极片9,所述正极片与所述负极片用于与相邻另一个静电场模块一侧的暗接触点正电极6、暗接触点负电极7对接。
进一步,所述暗接触点正电极6及暗接触点负电极7为弹簧结构。所述暗接触点结构采用弹簧设计,静电式空气净化装置模块对接时,暗接触点正电极可自由伸缩。
进一步,所述相邻两个静电场模块之间的电连接结构为:其中一个静电场模块一侧的暗接触点正电极6与另一个静电场模块一侧的正极片8连接,其中一个静电场模块一侧的暗接触点负电极7与另一个静电场模块一侧的负极片9连接;多个静电场模块之间连接时,第一个静电场模块一侧的暗接触点正电极与第二个静电场模块一侧的正极片相连,第二个静电场模块一侧的暗接触点正电极与个第三个静电场模块一侧的正极片相连,依次连接实现多个静电场模块之间电源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暗接触点的通电方式,简化了设备的整体结构,减少了空间的浪费,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能,不易出现故障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静电式空气净化装置静电场模块对接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静电式空气净化装置静电场模块对接后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静电式空气净化装置静电场模块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A-A方向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的中放电电极组件和六壁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放电针针尖,2、放电针,3、放电正极棒,4、六壁结构集尘板,5、设备外框,6、暗接触点正电极,7、暗接触点负电极,8、正极片,9、负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静电式空气净化装置中的相邻两个静电场模块,其中一个静电场模块一侧的暗点触点正电极、暗点触点负电极与另一个静电场模块一侧的正极片、负极片对接,暗接触点采用弹簧设计,可自由伸缩,位于净化模块的一侧,模块拼装后,弹簧被压缩,触点与对接模块另一侧的正极片和/或负极片相连通,从而实现该组(设备安装完毕后,横向一排即是一组)模块的电源导通,与外部电源的连通则是通过整个安装截面一侧布线槽内的电极板实现的,净化模块的触点最终对接到电极板上,再通过高压线与外部高压电控箱相连通。
如图3所示,静电式空气净化装置静电场模块中包括电离集尘组件、放电电极组件,电离集尘组件由六壁型电离集尘板4构成,放电正极组件穿过电离集尘组件中心并延伸至电离集尘组件末端14之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全辉,未经杨全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31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凝胶挤出流延法制备聚偏氟乙烯微孔膜
- 下一篇:一种电动执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