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的缸盖水套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43250.1 | 申请日: | 201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48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郑跃伟;胡强;高维进;官玉群;骆旭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36 | 分类号: | F02F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5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机 缸盖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发动机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柴油机的缸盖水套结构。
背景技术
在传统缸盖的设计中一般采用的为单层水套结构,缸盖需要重点冷却的区域在底部及靠排气门侧,单层式的水套结构不能有效的对上述部分进行有效冷却,致使缸盖在高热负荷下容易失效导致气缸盖开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柴油机的缸盖水套结构,解决缸盖冷却效果问题。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柴油机的缸盖水套结构,包括上水套和下水套,所述上水套只覆盖排气侧,而未覆盖进气侧,所述下水套同时覆盖缸盖进气侧和排气侧和缸盖底部。
在缸盖排气侧位置设置上下水套之间的冷却液交换孔。
在缸盖前后两侧设置上下水套之间的辅助冷却液交换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上下水套间的冷却液交换设计在排气侧,加强了排气侧的冷却。上下水套分别采取部分式设计和整体式设计,可对缸盖热负荷较大的区域如缸盖底部及排气侧进行强化冷却,并同时降低了缸盖水套的铸造难度。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水套冷却液交换孔处剖视图
图2 本实用新型的进气侧剖视图
图3 本实用新型的排气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图2,图3。
一种柴油机的缸盖水套结构,包括上水套和下水套,所述上水套只覆盖排气侧,而未覆盖进气侧,所述下水套同时覆盖缸盖进气侧和排气侧和缸盖底部。
在缸盖排气侧位置设置上下水套之间的冷却液交换孔。
在缸盖前后两侧设置上下水套之间的辅助冷却液交换孔。
冷却液的流程如下:当发动机运行时,缸体内的冷却液经缸盖下部的上水孔进入下水套4,冷却液在下水套4内流动从而对缸盖底部进行强化冷却,通过上下水套间隔膜板2将上水套1及下水套4相对独立开来,冷却液再经上下水套之间的冷却液交换孔3进入上水套1,从而加强对缸盖上部排气侧的冷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32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柴油机用导流式喷油嘴
- 下一篇:在独立显示图示超声数据的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