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电缆防磨损金属拉网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43261.X | 申请日: | 201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2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侯银娟;卜忠林;刘帅;苗向文;焦立盈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00 | 分类号: | F16L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100872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电缆 磨损 金属 拉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金属拉网,特别是一种动力电缆防磨损金属拉网,在普通金属拉网的基础上,增加了防动力电缆磨损的保护套管。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组发出的电能需要通过动力电缆将其引导至地面,经变压后并入电网。风电机组中的发电机往往位于高于地面80米左右的机舱中,发电机的动力电缆从发电机接出,经位于塔筒顶部的电缆吊挂装置将其引导至地面。目前风电行业中的电缆吊挂的形式多采用金属拉网进行动力电缆的固定,金属拉网不仅可以将动力电缆单根的逐个将其导至地面,而且在机组运行过程中,金属拉网散热性能好,不至于造成动力电缆热量集中,且安装拆卸方便。
目前采用金属拉网进行吊装动力电缆的形式,电缆进入金属拉网时,通常都会在入口处与拉网形成一定角度的折弯,在机组运行过程中,由于金属拉网直接与动力电缆接触,造成偏航过程中动力电缆随着扭转使得电缆的保护胶皮与金属拉网入口处的金属丝之间不断的进行摩擦、勒紧,且发电机动力电缆通常为多根,裸露在金属拉网外部的动力电缆与其余拉网间偏航过程中也存在摩擦现象,长期运转造成电缆保护层的损坏,易对风机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电缆防磨损金属拉网,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电缆与金属拉网间摩擦,造成电缆保护层损坏的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动力电缆防磨损金属拉网,由多股网丝相互交叉编织而成,所述金属拉网两端均为开放式,动力电缆由上端开口进入,下端开口出,所述金属拉网入口处的多股网丝合并为两股进行收口,护套管套设于所述金属拉网入口的每股网丝上。
其中,所述金属拉网的入口下方15cm处以上的每股网丝上均套设有护套管。
其中,收口后的所述网丝整股套入内径比单股网丝大的护套管。
其中,所述护套管的主要成分为聚氨酯。
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缆防磨损金属拉网,可有效改善风机长期运行过程中,动力电缆与拉网的磨损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护套管-1;网丝-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以及特点能够更好地被理解,以下将列举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动力电缆与金属拉网存在磨损、勒紧而改进的一种动力电缆防磨损金属拉网。
改进的金属拉网增加的护套管1主要集中在拉网入口处及入口与挂头间(如图1)。由于风机运行环境特殊,因此用来作为护套管1的材料不仅要求耐磨性要好、硬度适宜,根据风机运行环境温度的要求,此材料还要求满足风机环境温度要求,由于部分风机处于海上运行环境,因此还要求此具有耐腐蚀性。此处选取的材料是以聚氨酯为主要成分的护套管1,此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及耐高低温性能。
具体编织过程:通常编织拉网时,网丝2一般采用金属丝,每2-3根网丝2为一股,由多股网丝2相互交叉向上编织而成。金属拉网两端均为开放式,动力电缆由上端开口进入,下端开口出,编织到金属拉网的入口处时,将多股网丝2合并为两股进行收口。
本实用新型在编织金属拉网的过程中,为了不影响金属拉网的使用性能,当编至入口处下方约15cm处时,再将护套管1套到每股网丝2中,一同进行编织。这样在入口附近即形成了一个保护区。
护套管1依靠网丝2间相互交叉压紧在拉网中,护套管1的下端由于网丝2间也存在相互交叉,不至于从网丝2中向下脱落。这样的保护层可在入口处将动力电缆与网丝2隔离开,减少了动力电缆与网丝2直接接触而引起的勒紧磨损。收口后的网丝2可以整股套入内径较大的护套管1,将其与动力电缆隔离开,减少偏航过程中由于扭转而引起动力电缆与相邻拉网间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缆防磨损金属拉网,可有效改善风机长期运行过程中,动力电缆与拉网的磨损现象。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与范围之内可对其进行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是它们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32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