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间歇式培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43392.8 | 申请日: | 201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0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浚;朱滨欢;蒋轶锋;陈建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冷红梅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歇 式培菌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间歇式培菌装置,尤其是一种适用于烟气脱硝的好氧反硝化菌的间歇式培菌装置。
(二)背景技术
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一直是环境污染物处理控制中的难点和重点。NOx的排放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由其引起的环境问题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早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寻找和研究NOx的控制和治理方法。生化法处理氮氧化物废气是近10多年逐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与传统的治理氮氧化物废气工艺相比:新工艺克服了传统工艺需要使用大量昂贵的催化剂,且容易失活,运行成本高的问题,简化了流程,节省了能源,提高了脱氮效率利于其推广应用。随着生物法新技术的发展,对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反硝化细菌的筛选方法研究也随之深入。
反硝化细菌一般属兼性厌氧细菌,也有些是专性好氧细菌,能够以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完成有机物或无机物(硫或氢)氧化,同时还原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为氮气。目前,反硝化菌的培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间歇曝气法:该方法利用好氧反硝化菌可同时使用O2和NO3-作为电子受体的特性,营造出好氧、厌氧的环境使其获得生长优势。(2)选择性培养基法:该方法适用于定向进行某种具有特殊营养需求的反硝化菌的筛选。(3)呼吸抑制剂法:该方法利用呼吸抑制剂KCN阻断呼吸链中电子向O2的传递,抑制好氧菌的生长,并结合间歇曝气法,最终使具有好氧反硝化作用的细菌成为富集液中的优势菌群;(4)酸碱指示剂法:该方法利用反硝化作用可使pH升高的特性,在培养基中加入酸碱指示剂溴百里酚蓝(BTB)以指示菌落周围的pH,挑选平板上的蓝色菌落作为初筛菌株。但以上方法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传统筛选方法中由于需要长时间的富集,造成筛菌周期过长,而且富集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2)有的反硝化菌只有在某些特殊的环境中才居优势,通过一般培养基的富集培养依然无法成为优势菌株;(3)在厌氧反硝化菌与好氧反硝化菌富集过程中,往往都是完全分开的两个过程,使用的方法也大不相同,造成了同一菌株分离源无法同时筛选两种菌。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筛选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反硝化菌的间歇式培菌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间歇式培菌装置,包括密封外壳,位于密封外壳内部的营养液槽和营养液槽下方的恒温水箱,以及与营养液槽匹配的密封盖,所述营养液槽内设置可转动的转鼓,所述转鼓的转轴沿水平方向设置,转鼓上填充生物填料。所述培菌装置主体材料采用不锈钢,全密封设计,装置外径400mm、内径260mm、长250mm,有效体积约为14.4L,密封盖上设置营养液进口,恒温水箱上设置恒温水进水口和出水口。转鼓的转轴与电机相连,转速范围为0~10r/min。
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进行菌体培养时,营养液从营养液进口进入营养液槽内,使转鼓部分浸没于营养液中,转鼓每转一圈,上面的填料层与营养液充分接触一次,保证了营养物质的均匀分布,利于反硝化细菌的生长和生物量提高,大大提高了富集效率,缩短培养周期。本实用新型间歇式的培养环境使得营养物质提供充足,减少了微生物对于生长过程中能源物质的竞争,更利于一些生长缓慢且并不处于优势的反硝化菌的生长。在装置中由营养液与空气形成了无氧有氧两相,转鼓在不停转动中使得反硝化菌不停地在两相中转换,使得好氧反硝化菌一般富集于填料上,而厌氧反硝化菌在营养液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反硝化菌筛选更具有目的性。
所述营养液槽沿垂直方向设置有营养液观察窗,可及时针对营养液消耗进行补充。
所述恒温水箱沿垂直方向设置有恒温水观察窗,以便于观察恒温水水位。
所述转鼓的转轴为旋转密封轴,所述的旋转密封轴用密封压条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是移动设备,可适用任何需要的场合,适应性强;培菌装置可多次重复使用,实用性强,所培养的混合菌液中微生物种类丰富,针对性强;可成为废气生物处理工艺的配套技术和重要设备,作为一个环保专用产品大量制造。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培菌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培菌装置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培菌装置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培菌装置的生物填料压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33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局部光油网点信息防伪包装盒
- 下一篇:制砖机托模平衡控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