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订机的胶管余料自动排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43446.0 | 申请日: | 201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12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周添星;梁汉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邦泽电子有限公司;李征 |
主分类号: | B42B5/00 | 分类号: | B42B5/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卞华欣 |
地址: | 52398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订 胶管 自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订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装订机的胶管余料自动排管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档案类纸张自动打孔装订机(以下简称装订机)主要包括打孔装置、供管装置和铆压装置,纸张放置在打孔装置进行打孔,供管装置根据文件的厚度切出与相应长度的胶管,供管装置设置一套管,胶管插设于套管, 在胶管被耗用至低于检测位置时,装订机会自动报警,提醒使用者取出胶管,而装订机无法自动排除胶管,需要使用者手工取出,取出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通过退回铆管入口将铆管余料取出,使用一取料杆,取料杆末端设置螺纹或锥纹,将取料杆插入到通孔内,下压并旋转取料杆,取料杆末端的螺纹旋进铆管余料的管孔内,铆管余料被固定在取料杆末端,向上提拉取料杆,而取出铆管余料。需要借助工具,排料麻烦。另一种方式,如中国专利号为200610153670.2的发明专利,其是通过一可旋转的树脂管托架,利用一手柄带树脂管托架旋转,实现排管。结构复杂,排料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装订机的胶管余料自动排管系统,它能够自动排除胶管余料,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通过检测装置检测检测胶管余料是否存在,如果检测存在胶管余料,信号通过中央处理器处理后再通过执行电路执行排管的程序,实现了胶管余料的自动排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装订机的胶管余料自动排管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用于检测胶管的长度是否小于设定值的检测装置、用于执行自动排管的执行电路,所述检测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执行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装订机设置有用于驱动切刀前后移动的切刀电磁阀、用于驱动顶针移动的凸轮和用于驱动凸轮的凸轮电机,切刀电磁阀和凸轮电机分别与所述执行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胶管余料自动排管系统还包括一信息显示器,信息显示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
所述胶管余料自动排管系统还包括一在装订机自动排除尾管时起指示作用的指示器,指示器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
所述装订机设置有一用于插入胶管的套管,插入至套管的胶管从套管下端伸出,检测装置设置于套管的下方,在胶管的上端跌落至检测装置以下的位置时,检测装置输送一表示胶管长度不足的信号至中央处理器。
所述执行电路包括指令执行电路,所述指令执行电路包括用于控制顶针从套管下方移开的第一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切刀从套管下方移开并露出套管的出口的第二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切刀复位并封闭至套管的出口的第四控制电路和用于控制顶针复位至套管下方的第五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中央处理器、所述凸轮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中央处理器、所述切刀电磁阀电连接,所述第四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中央处理器、所述切刀电磁阀电连接,所述第五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中央处理器、所述凸轮电机电连接。
所述装订机设置有用于夹压并输送胶管的滚轮组和用于驱动滚轮的滚轮电机,所述执行电路包括用于控制滚轮释放胶管余料的第三控制电路,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输出端分别与中央处理器、所述滚轮电机电连接。
所述执行电路还包括手动确认执行电路,所述手动确认执行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指令执行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
进一步包括故障排除电路,所述故障排除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故障排除电路包括手动确认故障排除电路和故障执行电路,所述手动确认故障排除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故障执行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检测装置检测检测胶管余料是否存在,如果检测存在胶管余料,检测装置将存在胶管余的信号传输至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处理后再向执行电路发出排管的指令,执行电路再向排管的机械装置发出排管指令,实现了胶管余料自动监测和自动排出,提高装订机的装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方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方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顶针从套管下方移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切刀从套管下方移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胶管余料从套管掉落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切刀和顶针复位至套管下方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方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方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邦泽电子有限公司;李征,未经东莞市邦泽电子有限公司;李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34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送水泵组自动启动与关闭的一步化控制方法
- 下一篇:复合色彩分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