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冰型舷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43870.5 | 申请日: | 201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9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吴广明;梅永娟;张睿;彭正梁;杨俊;龙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
主分类号: | B63B3/14 | 分类号: | B63B3/14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 31107 | 代理人: | 冯和纯 |
地址: | 430064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冰型舷侧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破冰船结构技术,尤其属于破冰船抗冰舷侧结构的设计。
背景技术
舷侧结构是钢质海船船体结构中的必不可少一部分。传统的钢质海船特别是机舱段的舷侧结构肋骨由于跨度较大,通常都增设一根舷侧纵桁,构成舷侧板架结构来抵御常规的海水波浪载荷。
冰载荷是破冰船结构需承受的一种特殊的载荷,这种载荷比常规的海水波浪载荷大很多,并且冰载荷是分布于船舶舷侧水线上下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带状载荷,常规的舷侧结构只含一根舷侧纵桁强度难以承担该种区域较宽的带状载荷。
常规的舷侧结构如图1所示,为冰带舷侧外板1,舷侧外板2、3,强肋骨4,普通肋骨6,舷侧纵桁8,舷侧结构长L,舷侧结构高B,肋骨间距s。
该种舷侧结构不能承受破冰船在破冰时的强大冰载荷。目前国内尚没有严格按照破冰船载荷设计的钢质海船,探索一种在能抵御破冰载荷的舷侧结构是该领域研究人员关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冰型舷侧结构,能有效抵御舷侧冰载荷,提高破冰船舷侧结构的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冰型舷侧结构包括舷侧外板、舷侧冰带外板、一根舷侧纵桁、强肋骨、普通肋骨,在一根舷侧纵桁上、下等距离处各增设一根舷侧纵桁;在舷侧外板各半肋位处增设与普通肋骨大小相同的肋骨。增加的肋骨和三根舷侧纵桁结构共同构成抗冰型舷侧结构。
所述的三根舷侧纵桁,舷侧纵桁间的间距范围为1.0m~1.5m。
所述的抗冰型舷侧结构强肋骨的间距为3~4个肋位。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三根舷侧纵桁及半肋位处的普通肋骨,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小了板格大小,能有效承担带状的冰载荷,满足了破冰船舷侧抗冰结构的强度要求。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现有舷侧结构示意图 。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抗冰型舷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冰带区舷侧外板1,冰带区上方舷侧外板2,冰带区下方舷侧外板3,强肋骨4,普通肋骨5、6,舷侧纵桁7、8、9,舷侧结构长L,舷侧结构高B,肋骨间距s,半肋位s/2,舷侧纵桁间距b。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是抗冰型舷侧结构示意图。本抗冰型舷侧结构包括冰带区舷侧外板1,舷侧外板2、3,在冰带区舷侧外板1的舷侧纵桁8上、下分别焊有舷侧纵桁7、9,舷侧纵桁7、8、9等间距,其间距b为1.0~1.5m;在各个半肋位处焊有与普通肋骨6尺寸相同的普通肋骨5,每3~4档肋骨间距焊有一根强肋骨4。
本例抗冰型舷侧结构长L取为7800mm,高B取为5150mm,三根舷侧纵桁7、8、9间间距设为1200mm,肋骨间距s为6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未经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38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路通用棚车车顶吊装座组成
- 下一篇:高强度销轴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