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光纤微环窄带宽高灵敏度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44400.0 | 申请日: | 201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210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裴丽;宁提纲;李卓轩;高嵩;赵瑞峰;祁春慧;康泽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25 | 分类号: | G01N21/25;G02B6/28;G02B6/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微 窄带 灵敏度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光纤微环窄带宽高灵敏度传感器,属于光纤通信、光纤传感、仪器仪表、化学生物及环境测量领域。
背景技术
基于微环谐振器(简称微环)的光波导器件具有体积小、功能强、结构简洁等的优点,非常适于大规模单片紧密集成,同时能实现包括滤波器、延迟器、缓存器、波长复用/解复用和传感器等功能单元,功能强大。基于微环的传感器在生物化学领域,不仅具备高灵敏的传感特性,而且具有精确的中心工作波长、低损耗、高消光比、大的动态范围等特点。利用微环制作的有源和无源器件一直在光纤通信及光纤传感领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目前,针对生物化学及环境测量领域的传感器主要集中在平面波导传感测量和光纤传感测量这两类光波导测量。基于平面波导的生物化学传感器基于表面镀上一层对测量介质敏感的敏感膜,通过测量敏感膜的不同来测量传感介质,这种基于平面波导的传感器易于集成,但其易受外界环境如电磁场等的干扰,测量精度也不高。基于光纤的生物化学传感器是通过分析在不同传感介质中的输出光谱来测量传感介质,这种传感器不易受电磁场等外界环境的干扰,而且可以在高温、高化学反应条件下工作,同时光纤材料无毒、生物兼容性好。当前光纤生物化学传感器主要有多光纤束传感器、光纤光栅传感器及单微环光纤传感器,其中多光纤束传感器及光纤光栅传感器灵敏度不高,且不易于集成,而单微环光纤传感器虽易于集成,但其测量范围不宽,且其带宽太宽,不利于解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目前全光纤传感器在生物化学及环境测量领域的传感灵敏度不高、测量范围不大、带宽较宽的问题,从而提出了一种具有高灵敏度、窄带宽的全光纤微环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全光纤微环窄带宽高灵敏度传感器是基于第一、第二根锥形微纳光纤的器件,在第一根锥形微纳光纤锥腰的前半部分利用自缠绕的方法制作成第一个微环形腔,作为传感器的传感部分,在第一根锥形微纳光纤锥腰的中间部分弯成一个U形,在第一根锥形微纳光纤锥腰的后半部分制作一个Sagnac环,在第二根锥形微纳光纤锥腰的中间部分直接弯成U形的形状,并与第一根锥形微纳光纤的U形部分重叠,利用两根光纤之间的吸引力,形成第二个微环形腔,作为传感器的参考部分。
第一根锥形微纳光纤的两端和第二根锥形微纳光纤的两端的直径相等。
第一根锥形微纳光纤锥腰的中间部分、第一根锥形微纳光纤锥腰的前半部分、第一根锥形微纳光纤锥腰的后半部分和第二根锥形微纳光纤锥腰的中间部分、第二根锥形微纳光纤锥腰的前半部分、第二根锥形微纳光纤锥腰的后半部分的直径相等。
第一个微环形腔和第二个微环形腔的半径相同或不相同。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全光纤微环窄带宽高灵敏度传感器。该传感器是基于两个微环级联的全光纤传感器器,其具有体积小、功能强、结构简洁等的优点,非常适于大规模单片紧密集成,不仅具备高灵敏度的特性,而且具有精确的中心工作波长、平坦的通带、低损耗、高消光比、大的动态范围等特点。与其他基于化学生物领域的全光纤型传感器相比,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高了传感器的传感灵敏度及测量范围。
附图说明
图1 为全光纤微环窄带宽高灵敏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锥形微纳光纤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
图4为图2的B-B剖面图。
图5 为第一根带有环形腔和U形的锥形微纳光纤及Sagnac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根带有U形的锥形微纳光纤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光纤熔融拉锥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全光纤微环窄带宽高灵敏度传感器,如图1,它是基于第一、第二根锥形微纳光纤的器件,在第一根锥形微纳光纤锥腰的前半部分14利用自缠绕的方法制作成第一个微环形腔31,作为传感器的传感部分,在第一根锥形微纳光纤锥腰的中间部分13弯成一个U形,在第一根锥形微纳光纤锥腰的后半部分15制作一个Sagnac环33作为反射端;在第二根锥形微纳光纤锥腰的中间部分23直接弯成U形的形状,并与第一根锥形微纳光纤的U形部分重叠,利用两根光纤之间的吸引力,形成第二个微环形腔32,作为传感器的参考部分。
第一根锥形微纳光纤的两端11、12和第二根锥形微纳光纤的两端21、22的直径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44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蚀刻机的传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上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