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全回转桨转舵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44525.3 | 申请日: | 201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12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胡虎跃;郑锐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汉力士船用推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H25/20 | 分类号: | B63H25/2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利强;王兵 |
地址: | 321200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黄龙工业***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回转 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船舶的转舵机构。
背景技术
舵桨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推进系统、转舵机构、垂直升降以及翘起机构、下齿轮箱和定距桨;现有的转舵机构的传动形式如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都存在不足。
带传动有滑动,传动比不能保持恒定,外廓尺寸大,带的寿命较短(通常3500h~5000h),由于带的摩擦起电不宜用于易燃、易爆的地方,轴和轴承上作用力大。链传动虽然平均速比恒定,但运转时瞬时速度不均匀,有冲击、振动和噪音,寿命较低(一般为5000h~15000h)。齿轮传动制造和安装精度要求高,不能缓冲,无过载保护作用,有噪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转舵机构的结构复杂、外廓尺寸较大、传动比较小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化结构、外廓尺寸较小、传动比恒定的新型全回转桨转舵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全回转桨转舵机构,包括驱动马达,所述转舵机构还包括蜗轮蜗杆机构,所述蜗轮蜗杆机构包括蜗轮箱、位于蜗轮箱内相互啮合的蜗轮和蜗杆,所述蜗轮与转舵杆连接,蜗杆的下部与驱动马达连接,所述蜗杆的上部与舵角反馈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蜗轮沿齿宽方向呈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结构紧凑、外廓尺寸小、传动比大、传动比恒定、传动平稳、无噪音、可做成自锁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转舵机构组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一种新型全回转桨转舵机构,包括驱动马达1,所述转舵机构还包括蜗轮蜗杆机构,所述蜗轮蜗杆机构包括蜗轮箱2、位于蜗轮箱内相互啮合的蜗轮3和蜗杆4,所述蜗轮3与转舵杆连接,蜗杆4的下部与驱动马达1连接,所述蜗杆4的上部与舵角反馈器5连接。
工作过程为:驱动马达驱动蜗杆进而带动蜗轮、舵杆转动,最终达到转舵目的。蜗杆蜗轮机构有自锁功能,故在翘起过程或垂直升降过程中不会出现转动。蜗杆蜗轮机构结构紧凑,转舵杆上部与蜗轮相连接,下部与下齿轮箱相连接。下端有防止海水进入的密封,密封直接与不锈钢套接触,密封的布置使得其可以方便拆修或更换而不用拆除舵桨。舵角反馈机构安装于蜗杆上,用于输出舵角信号。
从外形上看,蜗杆类似螺栓,蜗轮则很像斜齿圆柱齿轮。工作时,蜗轮轮齿沿着蜗杆的螺旋面作滑动和滚动。为了改善轮齿的接触情况,将蜗轮沿齿宽方向做成圆弧形,使之将蜗杆部分包住。这样蜗杆蜗轮啮合时是线接触而不是点接触。
本实施例中可以得到很大的传动比,且结构紧凑。两轮啮合面间为线接触,其承载能力大大高于交错轴斜齿轮机构。蜗杆传动相当于 螺旋传动,为多齿啮合传动,故传动平稳、噪音很小。具有自锁性。当蜗杆的导程角小于啮合轮齿间的当量摩擦角时,机构具有自锁性,可实现反向自锁,即只能由蜗杆带动蜗轮,而不能由蜗轮带动蜗杆。如在其重机械中使用的自锁蜗杆机构,其反向自锁性可起安全保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汉力士船用推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汉力士船用推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45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