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布袋加筋注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44584.0 | 申请日: | 201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0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丁光文;那同玲;季靠荣;赵新益;黄三强;谭小科;谢白义;李中仙;张在保;王卫国;郭睿;李仰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46 | 分类号: | E02D5/46;E01C3/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布袋 加筋注浆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基加固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布袋加筋注浆结构。
技术背景
既有线增建二线路基软土加固,既要满足增建二线路基稳定沉降控制要求,还要保证既有线运营安全,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一般的地基处理方法均有局限性。单纯的采用排水固结法会对既有线稳定及沉降产生影响;采用搅拌桩复合地基,由于既有线接触网的限制,现有的施工机械净空受限,往往无法满足地基处理施工工艺要求;采用旋喷桩进行地基处理,因浆液压力过大,对既有建筑物或既有路基稳定及安全影响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布袋加筋注浆结构,使用该结构能保证增建二线软土路基加固的强度,同时,不影响既有建筑物或既有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布袋加筋注浆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端密封的加筋注浆管、包裹在加筋注浆管外部的布袋,其中,所述加筋注浆管底部的侧壁上开设有注浆孔,所述布袋通过多根绑扎带分段与加筋注浆管固定连接,所述布袋的末端与加筋注浆管密封连接,所述注浆孔位于最底部一段的布袋内,所述加筋注浆管的顶部安装浆液控制阀。
所述相邻两根绑扎带之间的间距相等。
所述相邻两根绑扎带之间的间距为80~110cm。
所述布袋的袋口直径为300~400mm。
所述布袋的长度比加筋注浆管的长度长60~70cm。
所述加筋注浆管的内径为25mm,外径为32mm。
所述加筋注浆管的底端通过堵头密封。
所述绑扎带为铁丝。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成的桩体强度高,桩体抗剪强度和抗变形性能好;同时,本实用新型有利控制成桩质量,采用孔底返浆施工工艺,分段注浆,所注浆液限定在布袋内,分段成桩,质量可靠;另外,本实用新型施工更方便,可采用小型设备施工,不需拔管,对施工场地要求不高,可用于既有铁路附近及其它场地狭小,且上部有高压电线或其他建筑物等特殊环境的地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时最底部一段的布袋注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最后形成布袋桩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加筋注浆管、1.1——注浆孔、2——布袋、3——堵头、4——绑扎带、5——浆液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2所示的布袋加筋注浆结构,它包括底端密封的加筋注浆管1、包裹在加筋注浆管1外部的布袋2,其中,加筋注浆管1底部的侧壁上开设有注浆孔1.1,布袋2通过多根绑扎带4分段与加筋注浆管1固定连接,布袋2的末端与加筋注浆管1密封连接,注浆孔1.1位于最底部一段的布袋2内,加筋注浆管1的顶部管口安装浆液控制阀5。浆液通过浆液控制阀5进入加筋注浆管1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相邻两根绑扎带4之间的间距相等。相邻两根绑扎带4之间的间距为80~110cm。上述两根绑扎带4的绑扎间距80~110cm正好为一个注浆段,便于注浆量的控制,不让浆液上窜,否则达不到扩充布袋2和挤密周边土体的目的
上述技术方案中,布袋2的袋口直径为300~400mm。布袋2的长度比加筋注浆管1的长度长60~70cm。加筋注浆管1的内径为25mm,外径为32mm。
上述技术方案中,加筋注浆管1的底端通过堵头3密封。
上述技术方案中,绑扎带4为铁丝。
上述技术方案中,布袋2的末端和袋口均采用14号铁丝(直径为2.032mm)与加筋注浆管1固定连接,所述布袋2中部通过20号铁丝(直径为0.914mm)与加筋注浆管1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向加筋注浆管1内注浆,加筋注浆管1内的浆液通过注浆孔1.1注入最底部一段的布袋2内,最底部的一节布袋2开始膨胀,并挤压周围的土体,注入一定的浆量后,浆液向上挤压,将绑扎带4涨断,注入上一节,再次撑开布袋2,注浆。逐节向上,直至最上部一节,布袋2内的浆量达到设计量为止,形成一个完整的桩体,注浆完毕后关闭注浆控制阀。
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45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