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高效翅片式流体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45811.1 | 申请日: | 201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20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吕新哲;刘俊秀;尹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科工哈尔滨风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0 | 分类号: | F28D7/00;F28F1/24;F28F9/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3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高效 翅片式 流体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翅片式流体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日常生活所应用的空调机只是单纯的对室内温度的调节。例如在炎热的夏季通过制冷系统,可将低空气温度,在冬季通过加热系统将室内空气加热,提高室内温度,一般房间为了保持室内温度通常采用密闭结构,使得室内外空气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交换,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导致现在类似于“空调病”等新型病状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设计合理,易加工,换热效果好的新型高效翅片式流体换热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密闭外框,由多个正弦曲线形状的金属箔平行放置组成换热翅片组,换热翅片组的前、后、上、下四个方向设有非透风材料构成密闭外框,在前、后两面设有密闭外框,密闭外框上开有通孔,通孔部位通过铜管吸热材料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结构紧凑、设计合理,易加工,综合成本低,采用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少损失热量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换热效率,本实用新型在冬季整体换热效率提高了95%。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单个翅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1-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密闭外框1,由多个正弦曲线形状的金属箔2平行放置组成换热翅片组,换热翅片组的前、后、上、下四个方向设有非透风材料构成密闭外框1,在前、后两面设有密闭外框1,密闭外框1上开有通孔3,通孔3部位通过铜管吸热材料固定连接。 所述的金属箔2上部有圆环状凸起。 所述的翅片组两侧及中间部位设有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在换热翅片组的前后、上下四个方向采用非透风材料形成密闭外框,在前后两面外框上按照翅片上的扰流体位置做出图1中所示通孔,通孔处采用铜管等吸热材料固定连接,接口处采用焊接或胶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扰流体的存在,风路在遇到扰流体时发生改变,在换热器中由A端进风,B端出风,且在B端处存在一离心风机使在换热器内部风路强制性的朝向B端流动,若不存在扰流体结构则风路将会是A到B一条直线而不是两条曲线方式。当换热器工作状态相反时,风路也随之变换为相反状态。 一种新型高效翅片式流体换热器是由一组正弦曲线形状的金属箔平行放置,金属箔上部有圆环状凸起(金属扰流体),一种正弦曲面结构能使得空气接触面积最大化并且空气阻力最小,由于表面光滑,材质热传导效率高,并且各翅片之间通过金属扰流体可紧密相连组合成圆柱结构,起到对流体分流及保持翅片间距的作用。各翅片之间保持最佳的距离,使得换热效率最高,在装置两端及中间部分的扰流体结构中空部分用铜管相连,起到在接触空气前端换热材料充足可充分吸取流体中的热量,以及支撑定位整体装置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科工哈尔滨风华有限公司,未经航天科工哈尔滨风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58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