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座椅调角减速箱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46174.X | 申请日: | 201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1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童庆;张润高;胡增来;卢贺;王瑞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吉亚(上海)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1/28 | 分类号: | F16H1/28;F16H57/039;F16H57/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喻学兵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座椅 减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轮减速器。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靠背调角构减速系统,一般由蜗杆与电机的枢轴连接。通过第一级的蜗轮蜗杆传动实现第一级的减速,再通过小齿轮与大齿轮的外啮合传动实现第二级的减速,这样的调角执行器减速箱结构简单,但受齿轮空间布局限制,无法将体积减小,无法实现汽车座椅轻量化的设计需求;同时由于一般外齿轮传动很难做成大的速比,所以难以实现大速比的设计使用要求。难以实现电机高转速,低重量的设计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调角减速箱,其具有结构紧凑的特点。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汽车座椅调角减速箱,包括蜗轮、蜗杆、输出齿轮、减速箱壳体以及减速箱盖,蜗杆与蜗轮啮合,其特点是,还包括双联行星齿轮,输出齿轮为第一内齿轮,减速箱壳体内侧固定设置第二内齿轮,蜗轮具有蜗轮偏心轴,蜗轮偏心轴上承接双联行星齿轮,双联行星齿轮可在蜗轮偏心轴上自由转动,双联行星齿轮具有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第一行星齿轮与第一内齿轮啮合,第二行星齿轮与第二内齿轮啮合,从而构成行星齿轮传动机构,输出齿轮具有输出轴套,输出轴套插入到蜗轮偏心轴的轴孔中,蜗轮偏心轴可在输出轴套进行自由转动,该偏心轴的偏心距为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中心距,第一内齿轮与第二内齿轮的齿数不同,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的齿数不同,从而所述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为行星齿轮传动少齿差传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蜗杆蜗轮构成第一级减速,与少齿差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第二级减速,输出齿轮与汽车座椅调角器连杆相连接来实现汽车座椅的靠背角度调节,它利用了传统涡轮蜗杆速比大,传递平稳的优点,同时又利用了少齿差行星齿轮系统传递速比大,输出扭矩大的特点,通过齿轮系统各组件的同一轴线方向布置,从而结构紧凑,节省了大量的齿轮系统的布置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汽车座椅调角减速箱的分解视图。
图2是汽车座椅调角减速箱的主视图。
图3是沿图2中G-O-G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汽车座椅调角减速箱包括蜗杆8、蜗轮7、双联行星齿轮5、输出齿轮3、减速箱壳体2以及减速箱盖1。
输出齿轮3、减速箱壳体2以及减速箱盖1固定在同一根轴9上。蜗轮7的一侧伸出有蜗轮偏心轴71,双联行星齿轮5由蜗轮偏心轴71承接,且双联行星齿轮5可在蜗轮偏心轴71上自由转动,蜗轮偏心轴71的偏心距与后述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中心距相等。输出齿轮3的一侧有输出轴套31。蜗轮偏心轴71有轴孔,该轴孔贯穿蜗轮7的中心,输出轴套31插入到蜗轮偏心轴71的轴孔中,以承接蜗轮7,蜗轮7可在输出轴套31上自由转动。输出轴套31固定连接在轴9上。双联行星齿轮5的第一行星齿轮51与输出齿轮3(输出齿轮3为内齿轮)啮合,同时第二行星齿轮52与减速箱壳体2内侧的内齿轮21啮合,从而构成行星齿轮传动机构,行星齿轮51、52的齿数不同,且两内齿轮3的齿数也不同,因此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按照行星齿轮传动少齿差原理工作,可提供大的输出扭矩。
工作时,扭矩从蜗杆8传递到蜗轮7,再从蜗轮7的蜗轮偏心轴71传递到双联行星齿轮5,双联行星齿轮5一方面在蜗轮偏心轴71上自转,另一方面绕轴9进行公转,从而将扭矩传递到输出齿轮3,输出齿轮3将扭矩通过轴9传递到调角器,调角器可直接与轴9型面连接。
为了减少磨损,双联行星齿轮5的轴孔与蜗轮偏心轴71之间可设置铜套10。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蜗杆8可直接作为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内齿轮21也可以直接形成在减速箱壳体2内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吉亚(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未经佛吉亚(上海)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61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