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解决大面积混凝土收缩缝隙的底板混凝土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46796.2 | 申请日: | 201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04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张书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七局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黄秀婷;丁秀丽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解决 大面积 混凝土 收缩 缝隙 底板 混凝土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解决大面积混凝土收缩缝隙的底板混凝土结构。
背景技术
在地基上一次性浇筑大面积混凝土后,容易因大面积混凝土的收缩应力产生混凝土裂缝。在混凝土之间设置后浇带缝隙用来最后浇筑,是目前建筑中常用的施工手段之一,后浇带缝隙能有效地分化大面积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但若施工措施不当,后浇带缝隙的施工质量则很难保证,后浇带缝隙也会成为混凝土结构的薄弱带。
传统做法如图1和图2所示:先按设计标高浇筑混凝土垫层,然后绑扎钢筋,留出后浇带缝隙位置,接着浇捣底板混凝土层。清理后浇带缝隙时,需在密集的梁、板钢筋中进行凿剔、出渣等清理作业,清理工作量大,费用高,而且施工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解决大面积混凝土收缩缝隙的底板混凝土结构,它既可解决大面积混凝土收缩缝隙产生的问题,又能保证后浇带缝隙的清理质量,提高清理速度,节省施工工期及施工费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构成的,一种用于解决大面积混凝土收缩缝隙的底板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浇筑于地基上方的混凝土垫层、浇筑于混凝土垫层上方且彼此之间留有后浇带缝隙的至少两道底板混凝土层、埋设于后浇带缝隙和各底板混凝土层之间的钢筋以及设于后浇带缝隙下方且向地基方向下凹的沉渣池。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说明如下:由于在后浇带缝隙部位的下方设置了沉渣池,因此在清理后浇带缝隙时,凿除出的混凝土残渣等可直接掉入沉渣池中,整平后,面层抹水泥砂浆层至与第二混凝土垫层的上表面平齐,即可完成清理工作,继续对后浇带缝隙的后续浇筑。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既可解决大面积混凝土收缩缝隙产生的问题,又能保证后浇带缝隙的清理质量,提高清理速度,节省施工工期及施工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所述的一种现有的用于解决大面积混凝土收缩缝隙的底板混凝土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解决大面积混凝土收缩缝隙的底板混凝土结构的实施例构造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地基,2、混凝土垫层,2-1、第一混凝土垫层,2-2、第二混凝土垫层,3、后浇带缝隙,4、底板混凝土层,5、钢筋,6、沉渣池,7、混凝土残渣及施工垃圾,8、水泥砂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解决大面积混凝土收缩缝隙的底板混凝土结构的实施例构造示意图,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解决大面积混凝土收缩缝隙的底板混凝土结构包括浇筑于地基1上方的混凝土垫层2、浇筑于混凝土垫层2上方且彼此之间留有后浇带缝隙3的至少两道底板混凝土层4、埋设于后浇带缝隙3和各底板混凝土层4之间的钢筋5以及设于后浇带缝隙3下方且向地基1方向下凹的沉渣池6。
所述混凝土垫层2由位于底板混凝土层4和地基1之间的第一混凝土垫层2-1和位于沉渣池6与地基1之间的第二混凝土垫层2-2连接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七局第三建筑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七局第三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67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蓄电池用中盖模具
- 下一篇:深层真空高效疏干加固土体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