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碳电极螺纹铣削刀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48252.X | 申请日: | 2011-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9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义;孙蓓;张金涛;耿德旭;肖鹏;尹维生;薛守俊;薛侠;朱武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华大学;吉林市薛氏炭素机械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G5/18 | 分类号: | B23G5/18 |
代理公司: | 吉林市达利专利事务所 22102 | 代理人: | 郑殿贵 |
地址: | 13202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螺纹 铣削 刀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加工的刀具,尤其是涉及一种螺纹加工的铣削刀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用于炼硅生产的大型圆柱电极,直径800-1500mm,长度2200-3500mm,重量达5-6吨,两根电极之间连接,采用螺纹形式连接,连接过程中,连接螺纹至少要承受两根电极的重量,一旦螺纹连接失效,电极脱落,会酿成重大生产事故;在电极应用时,通过的电流大,若连接螺纹的接触电阻过大,会将导致电极严重发热,把电极从连接处烧断,也会酿成重大生产事故;因此,连接螺纹的加工质量和效率,将影响电极产品的可靠性和生产成本,直接影响冶炼生产安全和成本。目前,同行业的加工过程中,往往配有多工位刀架的专用车床,采用硬质合金刀具,手动加工,先用切槽刀,切退刀槽,刀架再转位,换螺纹车刀,加工螺纹,不能实现自动化加工,由于螺距尺寸大,需要多次切削,才能达到目标尺寸。
这种加工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1)车削螺纹,需换刀多次加工,效率低。
(2)需要配备两种刀具,运行成本高。
(3)硬质合金刀具,耐用度差,一个刀刃最多加工两根电极,使用寿命低,费用高。
(4)没有应用数控机床,无法实现自动化加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刀具,能够满足对碳电极内外螺纹加工的要求。
一种碳电极螺纹铣削刀具,其特征在于:设有组合刀具,由刀柄、组合刀头和螺钉所组成,在所述刀柄小端中心轴向设有安装螺纹孔;在刀柄另一端径向方向设有三个刀头的定位槽,定位槽在刀柄圆周上均布,定位槽的底平面与刀柄轴线平行,定位槽的底平面上设有三个螺纹孔,螺纹孔用来安装螺钉固定组合刀头,安装后,三个组合刀头的刀尖位于一个垂直于刀柄轴线的平面上,并且三个刀尖在同一个圆上;组合刀头由基底和切削部构成,基底的材料为碳素钢,切削部为聚晶金刚石涂层刀片,基底和切削部,采用钎焊连接;在基底的中部设有一个长圆孔,尾部设有两个开口槽,在长圆孔和开口槽装上螺钉,就可以与刀柄连接;切削部有四个切削刃,左切削刃和右切削刃夹角为55~65度,完成螺旋面的加工;横刃与左切削刃和右切削刃夹角为115~125度,完成对内螺纹和外螺纹的加工;辅助切削刃与左切削刃夹角115~125度,完成对外螺纹和内螺纹的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刀具,能够实现,一次走刀完成螺纹铣削加工成型,精度满足要求,无须换刀,一次走刀完成螺纹加工,实现自动化加工,运行成本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组合刀头示意图。
图3是刀柄示意图。
图中有刀柄1、组合刀头2、螺钉3、螺纹孔4、定位槽5、定位槽底平面6、螺纹孔7、基底8、切削部9、长圆孔10、个开口槽11、右切削刃12、左切削刃13、横刃14、辅助切削刃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碳电极螺纹铣削刀具的应用,不同于碳钢螺纹铣削,不同于塑料类螺纹铣削,材料性质不同,其用途不同,碳电极螺纹铣削刀具也不同。
如图1的结构示意图,该刀具包括刀柄1、组合刀头2和螺钉3,在刀柄上小端中心轴向设有安装螺纹孔4,螺纹孔4用来与机床铣削动力头相连接,实现准确定位;在刀柄1另一端径向方向设有三个刀头定位槽5,定位槽5在刀柄圆周上均布,定位槽5底平面6与刀柄轴线平行,定位槽底平面6上设有三个螺纹孔7,螺纹孔7用来安装螺钉固定组合刀头2,安装后三个组合刀头2的刀尖位于一个垂直于刀柄1轴线的平面上,并且三个刀尖在同一个圆上。组合刀头2由基底8和切削部9构成,基底8的材料为碳素钢,切削部9为聚晶金刚石涂层刀片,基底8和切削部9采用钎焊连接;在基底8中部设有一个长圆孔10,尾部设有两个开口槽11,在长圆孔10和开口槽11装上螺钉,就可以与刀柄连接;切削部9有四个切削刃,右切削刃12和左切削刃13夹角为60度,完成螺旋面的加工;横刃14与右切削刃 12和左切削刃13夹角均为120度,完成对内螺纹的大径或者外螺纹小径的加工;辅助切削刃15与右切削刃12夹角120度,完成对外螺纹大径和内螺纹小径的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华大学;吉林市薛氏炭素机械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华大学;吉林市薛氏炭素机械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82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