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光电隔离式触电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48746.8 | 申请日: | 201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13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海;熊代荣;程波;冷全生;张伟;王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3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光电 隔离 触电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电防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光电隔离式触电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发展电动车除了性能表现外,如何兼顾使用者的安全为车辆技术发展的重要课题;因电动车之动力系统有别于一般传统内燃机车辆,因此电动车除一般安全性要求外,对其电气安全防护另有特别规范,在车辆设计过程必须符合规范要求,以避免电动车潜在风险并确保使用之安全性。
相较于传统内燃机车辆,电动车安全性的关注焦点也有所不同,首先是电动车的动力来源-高压蓄电池组是否造成人员触电的风险,目前,在纯电动汽车上通常采用主电源开关、钥匙开关来切断整车蓄电池组的正极与其它电部件的输入电源端的方式防止触电,而高压蓄电池组仍保持完整连接,因此存在如下不足之处:一,在生产过程中,随着高压多组蓄电池的不断接入,当串接的高压蓄电池组总电压超过安全电压值时,生产人员就容易出现触电的危险;二,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有水进入,原有的高压蓄电池组如果不能及时断开,车内人员易造成人员触电危险;三,电动汽车在维修中,由于存在电磁兼容问题,车上使用的电机控制器、DC/DC、充电机、空调控制器等电部件,都在电源输入端正、负极分别对车体接有1只共模电容,使得不带电的底盘带上了电,虽然所带电压不会直接造成生命危险,但是容易造成车人员有手麻而引起心理紧张;电动汽车采用高压蓄电池组的高压供电系统和12V的低压供电系统,高压蓄电池组的负极不得与电底盘有任何连接,高压蓄电池组的高压供电系统与12V的低压供电系统按要求不能有任何联系,而共模电容的存在使高压蓄电池组供电系统与12V的低压供电系统有了联系,尽管稳态时共模电容上只有电压,没有电流通过,但是当人员或其他导电物品碰到共模电容,就会打破平衡,形成回路,此时就会产生电流从而影响人员的安全,然而,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的电磁兼容性,共模电容不能取消。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光电隔离式触电防护装置,能够将电动汽车高压动力蓄电池分组接通和断开,每个高压动力蓄电池的分组的电压为人体的安全电压,降低了人员在生产、维修中高压触电的危险,并且采用光电隔离技术,使输入输出端电气隔离,进而整个电路系统的抗干扰和隔离性能更好,使电动汽车光电隔离式触电防护装置工作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光电隔离式触电防护装置,包括通断模块,输出端与电动汽车高压动力蓄电池分组连接,用于将电动汽车高压动力蓄电池分组连接与断开;启动模块,接于所述通断模块的输入端,用于驱动、控制所述通断模块动作;
进一步,所述通断模块包括能输出多个各自相互绝缘的电压的隔离型电压变换器、与所述隔离型电压变换器连接的光电隔离驱动器和与所述光电隔离驱动器相接的晶体管Q1;
进一步,所述启动模块包括辅助电池E3、正极接于所述辅助电池E3正极的外部启动开关;
进一步,所述外部启动开关为钥匙开关,所述外部启动开关包括触头P、触头ACC、二极管D1、触头ST和二极管D2,所述触头P可与触头ACC或者触头ST接通,所述触头ACC与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接,所述触头ST与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负极并联形成或门;
进一步,所述光电隔离驱动器的输入端通过限流电阻R1连接至所述外部启动开关的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任一二极管的负极;
进一步,所述晶体管Q1为IGBT或者场效应晶体管;
进一步,所述晶体管Q1的栅极接于所述光电隔离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晶体管Q1的源极与光电隔离驱动器的端子A之间设置有钳位二极管D4;
进一步,所述晶体管Q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间设置有续流二极管D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将电动汽车高压动力蓄电池分组接通和断开,每个高压动力蓄电池的分组的电压为人体的安全电压,降低了人员在生产、维修中高压触电的危险,并且采用光电隔离技术,使整个电路系统的抗干扰和隔离性能更好,使电动汽车光电隔离式触电防护装置工作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87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