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升式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49382.5 | 申请日: | 2011-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89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王高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高圣 |
主分类号: | B62H3/04 | 分类号: | B62H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升式 电动自行车 摩托车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电动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升式摩托车电动车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摩托车和电动车生产厂家所使用的摩托车和电动车支架大多是弯曲形双脚支架,通过提拉、脚踩、后拽,使车体停立,由于车体较重,使用起来很是不便。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方便操作,又省力安全的直升式电动车和摩托车支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直升式电动车摩托车支架,它包括托架、支架和动力装置,托架的内部有两个托架触点,托架设有专用螺丝,固定在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底部靠近后轮的位置;所述的支架有两条腿,一根支架通轴,两条腿分别对称固定在通轴的两端,支腿由内外管套接而成,内管为延伸管,延伸管壁上有棘齿,管内有复位弹簧,管底有防滑垫,支腿壁上装有制动棘爪,制动棘爪的另一端分别有一触点,触点与托架触点相对应,支腿臂设有支架锁,支腿壁上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托架上,支架通轴与托架活动连接;所述的动力装置,是由一根踏杆、一根联动轴、两个棘爪和归位弹簧组成,踏杆与联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联动轴与托架活动连接,联动轴的两端设有棘爪,棘爪与延伸管壁上的棘齿相对应,棘爪内设复位弹簧;
技术原理:
本实用新型运用棘齿棘爪技术,结合杠杆原理,获得省力的效果,当用脚踩动踏杆时,联动轴随之转动,安装在联动轴上的棘齿顶住支腿内管棘齿的齿牙开始向下推进,内外套管可由此向上下两端延伸,当踏杆位于底位时,将脚向上抬起,制动棘爪将延伸管锁住,不得回复,而踏杆归位,经反复做功,使延伸管接地,在连续的反作用力推动下,托架逐渐上升,托起车体。
有益效果:
通过运用结合运用棘齿棘爪技术和杠杆原理,使得电动车摩托车停放操作更加简单、省力、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工作状态侧面透视图
图2非工作状态侧面透视图
图3工作状态侧面直观图
图4非工作状态侧面直观图
图5工作状态前面直观图
标记说明
1托架,2支架,3支腿,4通轴,5延伸管,6动力装置棘齿,7防滑垫,8延伸管复位弹簧,9制动棘爪,10支架锁,11支架复位弹簧,12动力装置踏杆,13联动轴,14动力装置棘爪,15动力装置复位弹簧,16制动棘爪触点,17托架触点,18制动棘齿。19动力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直升式电动车摩托车支架,它包括托架1、支架2和动力装置19,托架1设有专用螺丝,固定在电动车摩托车底部靠近后轮的位置,所述的支架有两条支腿3,一根通轴4,两条支腿3分别对称固定在通轴4的两端,支腿3由内外管套接而成,内管为延伸管5,延伸管5壁上有棘齿6和18,延伸管5底有防滑垫7,延伸管内有复位弹簧8,复位弹簧8的一端与支腿3上端连接,支腿3壁上设有制动棘爪9,制动棘爪9与棘齿18相对应,制动棘爪9的另一端分别有一触点16,触点16与托架触点17相对应;支腿3臂设有支架锁10,支腿3壁上有复位弹簧11,复位弹簧11的另一端连接在托架1上,支架通轴4与托架1活动连接;所述的动力装置,是由一根踏杆12、一根联动轴13、两个棘爪14和复位弹簧15组成,踏杆12与联动轴13的一端固定连接,联动轴13与托架1活动连接,联动轴13的两端设有棘爪14,棘爪14与延伸管5壁上的棘齿6相对应。
如图1图2所示,使用时,首先用脚将支架2从平行状态压至垂直状态,支架锁10自动上锁,此时的支腿悬立于车的两侧,然后用脚踩动踏杆12,联动轴13随之转动,安装在联动轴13上的棘齿6顶住延伸管5棘齿6开始向下推进,延伸管5可由此向上下两端延伸,当踏杆12位于底位时,将脚向上抬起,制动棘爪9将延伸管5锁住,不得回复,而踏杆12归位,反复做功,在连续的反作用力推动下,延伸管接地,托架逐渐上升,将车体平稳托起。
用车时,用脚蹬开支架锁10,将车轻轻前推,车轮落地,支架2在复位弹簧11作用下归位,与此同时,制动棘爪9的触点16与托架触点17相碰撞,致使制动棘爪9与棘齿18脱开,延伸管5在复位弹簧8作用下归位。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做任何变化,凡是结合棘齿,棘爪技术与杠杆原理制作的任何电动车摩托车支架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高圣,未经王高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93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