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神经导航手术定位标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49709.9 | 申请日: | 201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7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卫平;伊西才;费舟;魏礼洲;龙乾发;韩福新;刘远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A61B17/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神经 导航 手术 定位 标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神经导航手术中能够准确定位并标记脑深部结构及病变组织的医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尚未专门用于神经导航手术(如颅内肿瘤切除术、颅内深部病变活检、功能神经外科手术、颅内异物取出)对病灶进行定位标记的穿刺装置,术中辅助定位的导航棒不具备标记的功能,脑穿刺针不能进行导航注册、无法在导航引导下穿刺,而且穿刺针针道不具备刻度标记、距离测量不方便。术中为了在导航引导下寻找脑肿瘤或小病灶、肿瘤边界和手术路径,往往只能通过反复操作导航棒反馈术中到达的位置和病变切除情况,手术进程缓慢,损伤较大。而且,神经导航手术中由于脑脊液外流、应用脱水剂、牵拉脑组织、开颅后脑组织受重力与支持力发生变化或较大体积的肿瘤被切除,都将导致脑内结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使之与术前影像之间产生偏差,即为影像漂移问题。影像漂移问题严重影响了手术中实时导航的准确性,成为神经导航技术的最大缺陷,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
发明内容
为了提供更方便、准确的神经导航手术定位标记,减少导航操作步骤,避免影像漂移导致定位不准确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神经导航定位标记装置。该装置可进行多点微创标记,向目标区域或路径标记少量绿色或蓝色无毒染料,使目标清晰可鉴,而且标记点或标记路径不受脑脊液外流等因素影响,从而避免了影像漂移的问题。该装置设计巧妙,操作简单,可精准地指引手术,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创伤,有利于迅速发现病变区域并将其完全切除,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本发明所述神经导航手术定位标记装置,包括外鞘穿刺针体2和针芯6,所述外鞘穿刺针体2上设有至少一个侧孔3,外鞘穿刺体在外鞘头端4封闭,所述针芯6为中空、并在头端设有针芯开口端5,所述针芯6的外径与所述外鞘穿刺体针2的内径相配,针芯6可滑动地置于外鞘穿刺针体2内。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改良的脑穿针,由外鞘穿刺针体2和针芯6组成,其中外鞘尾端1较粗,方便手持,并可绑定导航坐标仪,针体从头端向后设有侧孔3。针芯中空,并在头端设有针芯开口端7,尾端设有针芯针柄5,可连接注射器。针芯沿长轴标有刻度,针芯6外径与外鞘内经相配,针芯6可以在外鞘内滑动,完全插入时可使外鞘的侧孔完全封闭,部分退出后可使外鞘头端相应数目的侧孔开放。
本发明中,在外鞘穿刺针体2上设置的侧孔3的数目为至少1个,优选为11个,其中第 一个侧孔3设在距离外鞘穿刺针体2的外鞘头端4约1-3mm处,优选为2mm处;各侧孔之间的距离为8-10mm,优选10mm。侧孔的孔径可以设大小为1-3mm的孔径,更优选为2mm的孔径;与针芯6外径相配的外鞘穿刺针体2的内径大小可以是1.8-2.5mm,优选为2.2mm的内径大小。
本发明中,在所述外鞘穿刺针体2的另一端还设有一粗细程度较穿刺针体更粗的以供手持的外鞘尾部1,外鞘尾部1的尺寸大小可以为:外径8-12mm,优选10mm,长40-50mm,优选45mm;厚度为3-5mm,优选为4mm。
在外鞘尾部,可以绑定有导航坐标仪,以便在手术时进行定位标记导航,完成定位穿刺。
本发明中,针芯6上设有刻度,刻度的起始位置设在针芯开口端7处,单位为mm,针芯内外径可以为1.8-2.5mm大小,外径优选为2.1mm,内径优选为2.0mm,针芯长度可以为100-200mm,优选为15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发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精度极高,依据的是术前影像检查,准确性高,不受术中脑移位、影像漂移对术中导航的影响,缩短了使用导航仪的时间,效率更高,有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可以使神经导航手术目标更明确、损伤更小,是神经导航的有益的补充器械,有极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脑穿针外鞘侧面剖视图。
图2为脑穿针针芯侧面剖视图。
图3为脑穿针针芯退出一部分时侧面剖视图。
图中1.外鞘尾端,2.外鞘穿刺针体,3.侧孔,4.外鞘头端,5.针芯针柄,针芯6,7.针芯开口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97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用起动/发电/助力一体化电机系统
- 下一篇:吹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