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铰链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49731.3 | 申请日: | 201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1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芦茂国;梁福任;彭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贝龙环保热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D7/00 | 分类号: | E05D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54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铰链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锅炉的铰链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锅炉的二至三回程烟气转向室均采用烟箱小开门结构(俗称前烟箱),并与锅炉本体前管板采用焊接方式连接,为了满足锅炉的定期检修和烟管的清理,在前烟箱前面开有两扇小门,在烟箱和烟箱门内侧安装保温材料(通常50mm左右受结构限制),由于前烟箱受高温烟气的高速冲刷,在保温材料表面再加装钢网或不锈钢板进行防护。同时,烟箱门为保证密封需设置较多的螺栓、螺母进行紧固。对于锅炉炉膛部分前端采用耐火材料加保温材料进行填充,再用钢板固定和密封。燃烧器固定在钢板上。上述两部分结构组成锅炉的燃烧部分的固定结构和二至三回程烟气的转向室及密封保温的结构。以上两部分结构虽然耗材不多,重量轻,但结构复杂,保温效果差、散热损失大,对锅炉燃烧器的安装和后期的定期检修,都非常不方便,局部区域甚至无法检修,外观成型不美观。之后,有的工程技术人员采取将上述两部分结构合二为一,设计成整体大开门结构,解决以上存在的缺陷,由于炉门整体结构重量大,加上转轴悬臂较长,炉门开启后,炉门转轴的另一端由于自重向下偏移,无法正常关闭和使用,故这种大开门结构依然难以推广与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铰链结构,可以实现锅炉炉门的开启和关闭,同时保证炉门关闭后的固定、锁紧及密封。
一种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结构包括转轴、转轴座和活节螺栓,在转轴座上设有上孔和下孔,上孔和下孔为同轴线孔,转轴的一端焊接有挡圈,活节螺栓的尾部设有孔且头部安装有螺母,活节螺栓的尾部位于转轴座上的上孔与下孔之间,转轴依次穿过转轴座上的上孔、活节螺栓的尾部孔与转轴座上的下孔,活节螺栓的尾部孔的内径大于转轴的外径。
所述转轴的挡圈端安装有调节垫圈。
所述转轴座由上板、下板和连接板构成,在上、下板上分别加工有所述上孔和下孔。
所述转轴外径为30~35mm,挡圈外径40~49mm,其壁厚为3~3.5mm;上板、下板和连接板为厚度12~14mm的钢板且一体冲压成型而成,上孔和下孔的孔径为31~36mm;活节螺栓长度为290~350mm,尾部孔的孔径为31~36mm;调节垫圈外圈外径50mm,内圈内径33~38mm,厚度3~5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炉门通过其一侧的上、下铰链的组合构成炉门的转动轴,这样炉门便以上部铰链的一个点支撑,炉门板上的设置横筋板只和支撑铰链上的垫圈相互作用,减小了相互之间接触面积,从而大大降低了相互之间的摩擦力,使整体炉门的这种重大结构只需一人可以轻松自如的开启和关闭。
附图说明
图1安装有本实用新型铰链的锅炉炉门装置的主视图;
图2安装有本实用新型铰链的锅炉炉门装置的侧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铰链的主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铰链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铰链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为一种锅炉炉门装置,包括炉门1,在炉门2两侧的上部、下部与炉体之间均安装有一铰链2,炉门以其一侧的上、下铰链的组合构成炉门的转动轴。铰链2包括转轴21、转轴座23和活节螺栓24,活节螺栓24的尾部设有孔且其头部安装有螺母26,在转轴21的一端焊接有凸柱22,活节螺栓24尾部的孔的孔径大于转轴21的外径,活节螺栓24通过转轴21安装在转轴座23上,其中转轴21穿过活节螺栓24尾部的孔。转轴座23由上板、下板和连接板构成,在上、下板上分别加工有上孔和下孔,上孔和下孔为同轴线孔,活节螺栓24的尾部位于转轴座23上设有上孔与下孔之间,转轴21依次穿过转轴座上的上孔、活节螺栓的尾部孔与转轴座上的下孔。铰链2上的转轴座23固定对应位置处的炉体3上,转轴21安装在相应横筋板的椭圆孔上,作为炉门转动轴的炉门一侧的上部的所述转轴上装有垫圈25。
下面更详细介绍如下:
铰链2各部件的结构参数:如图3-4,铰链轴即转轴21外径为Φ30至35mm,在铰链轴的一端用焊接方式连接挡圈即是凸柱22,凸柱22的外径Φ45mm,其壁厚为3-3.5mm;铰链座即前述的转轴座23为厚度12-14mm的钢板按设计尺寸下料冲压成型,在上、下板均加工Φ31-Φ36的孔,两孔要保证同轴度;活节螺栓24为M36,长度292mm,在尾部加工Φ31-Φ36mm的孔,调节垫圈25为外圈Φ50mm内圈Φ33-Φ38mm,厚度4mm,螺母26为M36,将上述各零部件按技术要求进行组合形成铰链。在上述铰链2的结构中,转轴21有4件、转轴座23有4件,活节螺栓24有4件,螺母26有4件,垫圈25有4-8件。转轴21、转轴座23、活节螺栓24、螺母26各1件组合为一套,加工和组装时,要求活节螺栓24在转轴21上能上下移动和转动。在炉门上沿垂直和水平轴线左右和上下对称布置各一套。选定上部其中一套铰链作为支撑点(需增加调节垫圈,其余的铰链不需要)同轴下部一套铰链作为固定点。上述设置的铰链组合,能使整个炉门不会因自重而下垂,能轻松自如正常的开启和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贝龙环保热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贝龙环保热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97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