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温度监测功能的绝缘子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50089.0 | 申请日: | 2011-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228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健 |
主分类号: | H01B17/00 | 分类号: | H01B17/00;G01K11/14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0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温度 监测 功能 绝缘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温度监测功能的绝缘子。适用于电工领域中带有绝缘子或绝缘套管的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绝缘子(或套管)一般由固体绝缘材料制成,安装在不同电位的导体之间或导体与接地构件之间,是同时起到电气绝缘和机械支撑作用的器件。不同类型绝缘子的结构、外形虽有较大差异,但都是由绝缘体和金属构件两大部分组成。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避雷器、隔离刀闸等设备都具有瓷套、棒形支柱等部件,这些部件同时起到电气绝缘和机械支撑的作用,瓷套和棒形支柱等器件也统称为绝缘子。
目前,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蓬勃发展,对各个电力设备的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设备在工作状态下,由绝缘子承载的各连接处的温度值是显示电力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参数。如何实现设备连接处温度值的在线监测,对提高设备安全健康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利用绝缘子实现上述监测功能,具有显著的有益效果。
在现有的监测技术中,如:1、利用无线网加传感器方式,因为传感网络要安装在设备上,且电源大多选用电池供电,使用寿命一般不超过两年,从而无法长期工作,需到期维护,增大了资金投入。2、利用红外测温仪以人工的方式进行测温具有随机性,工作量大,不可能长期实时在线工作。3、如专利号2011101386-176-1.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有温度或/和电压传感器的绝缘子或触头盒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利用光纤全嵌入绝缘子,虽效果较好,但由于实用光纤传感器的制造成本过高,而无法大量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制作方便、制造成本低的具有温度监测功能的绝缘子。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具有温度监测功能的绝缘子,具有绝缘子和设置于绝缘子上并与需测温设备电连接的导电金属条,其特征在于,导电金属条的另一端连接一埋于绝缘子内部的导热绝缘条,导热绝缘条的无电端装有测温装置并在该处通过测温线引至绝缘子的外部。
所述绝缘子为直立支柱型绝缘子,绝缘子底部配有绝缘子底座,所述测温线沿着绝缘子的内腔中心向下敷设并在底部位置从侧壁穿出外部。
所述绝缘子为穿墙套管型,所述导电金属条沿轴向贯穿埋于套管内,与导电金属条连接的导热绝缘条位于套管内且垂直于套管的轴线,所述测温线从套管中穿出外部。
所述绝缘子为电缆接头型,绝缘子的材料为具有弹性的硅橡胶,所述测温线沿绝缘子的中轴线直接穿出外部。
所述导热绝缘条选用氮化铝陶瓷、氧化铍陶瓷、氮化硼陶瓷、氧化铝复合聚合物或碳纤维复合聚合物,上述材料的导热系数为50-300W/mK,而抗电压击穿强度不小于10kV/mm。
所述导热绝缘条夹设于同样形状的绝缘隔热板中间。
在绝缘子底部靠近绝缘子底座附近,设置与测温线相连的低压避雷器和温度表。
所述测温线的出口处装有有线或无线的通信终端。
所述导电金属条选用可根据温度改变颜色的铜基变色合金。
所述测温装置与导电金属条之间的距离根据不同电压等级确定,10kV电压等级取值5~15mm,35kV电压等级取值15~35mm,110kV电压等级取值20~40mm,220kV电压等级取值35~55mm;在导电金属条、导热绝缘条和测温装置之间用绝缘螺栓和绝缘胶粘剂紧固,同时在器件与绝缘子之间存在的缝隙内填充抗电压击穿强度不小于10kV/mm的高绝缘性能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将目标测温点的热量以绝缘搭接取样技术的方法,通过导热绝缘条(IHC)如氮化铝陶瓷进行温度传递,再在IHC的无电侧使用温度传感器实现对温度量的监测。本实用新型导热绝缘条IHC的使用简化了高电压领域监测温度的方法,提高可实施性。避免了使用光纤传感器等复杂、昂贵的器材,且可靠性大大提高。可长期有效地对电力设备进行实时温度监测,无需经常更换,制造成本低,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健,未经张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00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