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胶圈扩口模具的脱模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50983.8 | 申请日: | 2011-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28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蔡炳然;梅伟江;刘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联塑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7/02 | 分类号: | B29C5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禹小明;邱奕才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圈 模具 脱模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扩口模具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带胶圈扩口模具的脱模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PVC塑料管材的带胶圈扩口直接利用密封橡胶圈的外形对管材进行扩口,扩口后,橡胶圈留在管口里。如中国专利《用于塑料管材带胶圈扩口的自动装胶圈机构》(中国专利号:200710032751.1)公开的装胶圈机构。
如图1所示,一般普通扩口常规的脱膜方法为在扩口模具后加装一块脱模块,当扩口成形后夹管夹块松开,脱模板碰到管材端口时管材跟其一起动作,把管材完全脱离模具。
但是带胶圈扩口,由于扩口规格大并带胶圈,管材扩口成型后脱离模具阻力大,采用现有技术的脱模方式,扩口脱模时容易造成胶圈脱落,产品的合格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胶圈扩口模具的脱模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扩口脱模时容易造成胶圈脱落,产品的合格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胶圈扩口模具的脱模机构,包括模体、契起装置和固定推板,所述模体具有圆柱状的外壁,外壁前端采用前壁封口,后端开口,契起装置和固定推板依次固定在模体的外壁。
进一步的,所述契起装置为具有锐角斜面的胶圈。
更进一步的,所述契起装置为15度斜面的胶圈。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推板的横切面为L型。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模体前端的导向头。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模体后端的推轴和推轴推板,推轴从模体后端的开口插入模体内,推轴一端与模体前壁连接,另一端与推轴推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利用契起装置,契起带胶圈的管材,从而减少了胶圈对脱模时的阻力,减少胶圈脱落的机会,大大的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脱模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脱模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带胶圈扩口模具的脱模机构,包括导向头1、、前导向板2、模体3、带15度斜面的胶圈4、胶圈固定推板5、后导向板6、推轴7、推板8和连接丝杆9。
模体3具有圆柱状的外壁,外壁前端采用前壁封口,后端开口,胶圈4和胶圈固定推板5依次固定在模体的外壁。
模体3前端设置有导向头1,模体3后端依次设置有推轴7、推板8和连接丝杆9,推轴7从模体3后端的开口插入模体内,推轴一端与模体3前壁连接,另一端与推板8连接。
模体3的前端还设有前向导板2,后端设有后向导板6。
工作原理:
在扩口成形后,夹管夹块松开,胶圈固定推板5动作,胶圈4的15度斜面契起带胶圈的管材,当胶圈固定推板5碰到管材端口时,管材跟随胶圈固定推板5一起动作,管材脱离模具,当管材脱离到模具的一定程度,夹管夹块再把管材夹住,模具向后退把管材完全脱离模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联塑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联塑机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09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型工程胎带束鼓驱动装置
- 下一篇:吹瓶机封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