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密封接头内螺纹加工用螺纹刀片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51142.9 | 申请日: | 2011-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77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杨力能;王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西安三环科技开发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G5/00 | 分类号: | B23G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王少文 |
地址: | 71006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 接头 螺纹 工用 刀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天然气行业油井管螺纹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压气田用气密封接头内螺纹加工用螺纹刀片。
背景技术
石油、天然气开发中,所采用的套管是由螺纹接头连接组成的套管柱,螺纹接头是管柱中的最薄弱环节,其结构完整性、密封完整性和可靠性,严重影响油田的安全生产和管柱寿命。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从低压气田对套管的使用可靠性和气密封性出发,开发出一种两级密封及螺纹过渡结构形式的低压气田用密封接头,在保证了管柱的连接强度和密封性能的同时,又降低了工厂加工难度,节约了生产成本。该低压用气密封螺纹接头螺纹形式类似于API圆螺纹类型,但又进行了改进,采用现有的API圆螺纹加工刀片无法加工出合格的低压用气密封螺纹接头螺纹。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能够准确的加工出该气密封特殊接头螺纹的螺纹刀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密封接头内螺纹加工用螺纹刀片,其解决了现有螺纹刀片不能准确加工一种低压用气密封螺纹接头的特殊尺寸和结构内螺纹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气密封接头内螺纹加工用螺纹刀片,
其特殊之处在于:
包括带有车削斜面的本体1,所述本体1上设置有垂直于加工前进方向和水平面的安装拉杆孔9;
所述车削斜面的斜度角b为8~12°;所述车削斜面沿加工前进方向由前至后依次由前过渡弧面11、车削角部8、圆弧型凹槽12、后过渡弧面13、斜面4构成;
所述车削角部8的顶端为加工圆弧面10,所述车削角部端部10的圆弧半径R1为0.335~0.435mm;所述加工圆弧面10的前端通过前过渡弧面11与本体1的前端面7过渡连接,所述加工圆弧面10的后端通过圆弧型凹槽12和后过渡弧面13过渡到斜面4,所述圆弧型凹槽12的槽圆弧半径R2为0.335~0.435mm;所述车削角部8高度h为1.6~2.0mm;所述车削角部8张开角a为55~65°。
上述本体1的斜面4和后端面5之间设置倒角。
上述的螺纹刀片外表面设置有复合涂层。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与低压用气密封螺纹接头的内螺纹设计参数相匹配的螺纹牙型参数,能准确加工出低压用气密封螺纹接头的内螺纹。
2、本实用新型的车削角部高度为下公差,可以保证加工出的内螺纹牙型偏向于正公差,有利于接头拧接配合。
3、本实用新型的车削斜角角度及车削角前后过渡曲线能有效的防止车削铁屑缠绕,减少排屑对螺纹的损伤,提高生产成品率。
4、本实用新型安装简单,单片强度大,加工产品稳定可靠,能较好的适用于低压用气密封螺纹接头内螺纹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螺纹刀片的附视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图1中车削角部8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环规所测量的低压气田用气密封外螺纹接头的结构图;
图5是与低压气田用气密封外螺纹接头相对应的低压气田用气密封内螺纹接头的结构图;
其中:1-本体;2-本体上平面;3-本体下平面;4-斜面;5-本体后端面;7-本体前端面;8-车削角部;9-拉杆孔;10-加工弧面;11-前过渡弧面;12-圆弧型凹槽;13-后过渡弧面;a-车削角部张开角;b-斜度角;h-车削角部高度;R1-车削角部端部圆弧半径;R2-圆弧型凹槽的槽圆弧半径;α-承载面角度;β-导向面角度;R-齿顶(底)圆弧半径;B1-牙槽宽;B2-牙脊宽;H-牙高;O-内螺纹变锥。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4,一种低压气田用气密封外螺纹接头,承载面角度α=3°~30°,提高了上扣后的抗拉能力;导向面角度β=30°~45°,保证上扣导向稳定;齿顶圆弧半径R=0.38mm~0.42mm,在抗粘扣同时具有辅助密封作用;牙槽宽B1=1.3mm~1.5mm,保证上扣时易对扣不发生错扣;牙脊宽B2=1.6mm~1.8mm,保证上扣后承载面与导向面接触;牙高H=1.9mm~2.2mm,提高了抗拉强度;螺距N为每英寸6牙~8牙,保证上扣及拉伸载荷下的强度。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具体工况的要求,选用不同规格的该特殊螺纹套管。制造时采用与API螺纹同样的加工工艺。其中接箍与管体同钢级或高一个钢级,上扣时两端均匀涂抹API螺纹脂,夹持接箍中部,工厂端采用最大扭矩上扣,现场端采用最佳扭矩上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西安三环科技开发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西安三环科技开发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11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