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鼻咽止血气囊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51622.5 | 申请日: | 2011-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62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崔新华;王启荣;尹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邓建国 |
地址: | 25001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鼻咽 止血 气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鼻咽止血气囊。
背景技术
腺样体肥大在儿童中发病率很高,腺样体肥大可引起鼻炎、鼻窦炎、中耳炎、气管炎、小儿OSAHS及颌面部发育不全,腺样体面容等多种病症,腺样体已被公认为是多种细菌滋生地。
目前手术切除是唯一治疗方法,手术方法有多种,但术中止血不彻底而导致的术后出血病例时有发生,一旦有出血又难以止血时,必须再次手术全麻止血或者鼻腔填塞、鼻咽填塞止血,这不仅加重患儿痛苦,继发鼻炎、鼻窦炎、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甚至有的患儿因严重出血而危及生命,因鼻咽部大量出血后血凝块脱落堵塞呼吸道致病人死亡的病例也有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鼻咽止血气囊,它具有解决小儿腺样体切除术后鼻咽出血问题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鼻咽止血气囊,包括至少一个通气管、气囊,气囊包绕在通气管上,并且气囊与通气管不相通;通气管内壁上设有注气管;注气管一端与包绕在通气管上的气囊相通,注气管另一端设有充气阀。
通气管内衬若干塑料环。
通气管至少设有两个,通气管内衬若干塑料环,并且其中一个通气管内壁上设有注气管。
气囊容积为25-50cm3。
通气管为直径0.3-0.4cm的硅橡胶管,硅橡胶管上设有若干通气孔。
塑料环为直径0.2-0.3cm的硬质聚乙烯塑料环。
当使用一根通气管即单腔鼻咽止血气囊时,通气管内不设有聚乙烯塑料环,在鼻咽部手术结束后,将单腔鼻咽止血气囊自一侧鼻腔内置入,进入鼻咽后经另一侧鼻腔拉出,使气囊置入鼻咽处,自充气阀经注气管向气囊内注入适量空气,压迫止血,两侧分别固定,患者仍然利用鼻腔呼吸。
当使用两根通气管即双腔鼻咽止血气囊时,通气管内设有聚乙烯塑料环,在鼻咽部手术结束后,将鼻咽止血气囊不含注气管的腔自一侧鼻腔内置入,进入鼻咽后经另一侧鼻腔拉出,使气囊置入鼻咽处,自充气阀经注气管向气囊内注入适量空气,压迫止血,两侧管腔分别固定,患者利用通气管、通气孔呼吸,鼻腔辅助呼吸,聚乙烯塑料环支撑硅橡胶管,防止硅橡胶管收缩阻碍呼吸,使通气顺畅,24小时后放出气囊气体,将通气管拉伸后剪短,自鼻腔或口腔内拔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止血气囊外层采用硅橡胶制作,表面光洁度高,生物相容性高,病人感觉舒适,感染几率低,内层采用硬质塑料环可有效防止通气腔受挤压后通气不畅,同时拉伸后直径缩小,有利拨出。
2.鼻咽止血气囊可有效解决腺样体术后出血并发症的问题,与常规鼻腔,鼻咽填塞治疗相比,气囊压迫疼痛轻,且双腔管可保留鼻腔通气道,保持鼻腔通气,可明显减少鼻腔粘连、鼻窦炎等并发症,有效的避免可二次手术止血,减少了再次麻醉及手术的风险,大大减少医疗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单腔鼻咽止血气囊结构图,
图2为双腔鼻咽止血气囊结构图。
其中,1.充气阀,2.通气管,3.注气管,4.聚乙烯塑料环,5.通气孔,6.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鼻咽止血气囊,包括至少一个通气管2、气囊6,气囊6包绕在通气管2上,并且气囊6与通气管2不相通;通气管2内壁上设有注气管3;注气管3一端与包绕在通气管2上的气囊6相通,注气管3另一端设有充气阀1,通气管2内衬若干塑料环,通气管2至少设有两个,通气管2内衬若干塑料环,并且其中一个通气管2内壁上设有注气管3。气囊6容积为25-50cm3,通气管2为直径0.3-0.4cm的硅橡胶管,硅橡胶管上设有若干通气孔5,塑料环为直径0.2-0.3cm的硬质聚乙烯塑料环4。
当使用一根通气管2即单腔鼻咽止血气囊时,如图1所示,通气管2内不设有聚乙烯塑料环4,在鼻咽部手术结束后,将单腔鼻咽止血气囊自一侧鼻腔内置入,进入鼻咽后经另一侧鼻腔拉出,使气囊6置入鼻咽处,自充气阀1经注气管3向气囊6内注入适量空气,压迫止血,两侧分别固定,患者仍然利用鼻腔呼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未经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16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相机无线控制接收装置
- 下一篇:变频电机用电力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