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红外摄像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52250.8 | 申请日: | 201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74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戴林;李俊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33 | 分类号: | H04N5/33;H04N5/225;H04N7/18;G03B15/05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王山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西青区华***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摄像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机的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采用cortex-M架构芯片微处理器,根据监控区域内运动物体的状况自动控制红外灯发光亮度的红外摄像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中具有多种实现夜视的方法,最简单的可以采用常规的可见光照明,但此法不仅不能隐蔽,反而更加暴露监控目标。隐蔽式的夜视监控,目前都是采用红外摄像技术。红外摄像技术分为被动红外摄像技术和主动红外摄像技术。被动红外摄像技术是利用任何物体在绝对零度(-273℃)以上都有红外光发射的原理,由于人的身体和发热物体发出的红外光较强,其它非发热物体发出的红光很微弱,因此利用特殊的红外摄像机就可以实现夜间监控,但被动红外摄像技术由于设备造价高且不能反映周围环境状况,因此在夜视系统中不被采用。主动红外摄像技术是利用特制的红外灯人为产生红外辐射,产生人眼看不见而普通摄像机能捕捉到的红外光,辐射照明景物和环境,利用普通低照度CCD黑白摄像机或红外低照度摄像机去感受周围环境反射回来的红外光,从而实现夜视功能。
红外摄像机中的红外灯一般都采用红外发射二极管,并有由多个红外发光二极管组成发光体阵列。红外发射二极管由红外辐射效率高的材料(常用砷化镓GaAs)制成PN结,外加正向偏压向PN结注入电流激发红外光。红外灯的红外辐射功率与正向工作电流成正比,但在接近正向电流的最大额定值时,器件的温度因电流的热耗而上升,使光发射功率下降;当通过红外灯的电流过小时,将影响其辐射功率的发挥,但工作电流过大时红外灯的温度会急剧升高,将影响其寿命,甚至使红外二极管烧毁。
如上所述的已有技术中存在如下的不足点:
现有技术的红外摄像机中,在定点监控时需要使用者对红外灯的亮度进行设定,当设定完成后红外灯的亮度始终处于固定的状况,如果红外灯的亮度设定过高,则会增加整个系统的功耗,使红外灯的工作寿命大大下降,但如果红外灯亮度设置得不够大,当移动的物体经过摄像机时则无法清晰地摄制该物体,达不到监控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cortex-M架构芯片微处理器,根据监控区域内运动物体的状况自动控制红外灯发光亮度的红外摄像机。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红外摄像机,包括:摄像机,实时采集监控区域的模拟视频信号;红外灯模块,包含多个产生红外光的红外灯和安装固定上述红外灯的电路板;微处理器MCU,与摄像机和红外灯模块相连接,控制红外摄像机工作,微处理器MCU采用cortex-M架构芯片,包括:模数转换模块,与摄像机相连接,将摄像机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视频分析算法模块,在微处理器MCU的内存中对转换后的图像数字信号进行算法分析,从图像中分析出动态物体;脉冲宽度调制模块,与红外灯模块相连接,根据视频分析算法模块分析出的结果改变脉冲宽度的占空比,控制红外灯模块中的红外灯亮度。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上述模数转换模块、视频分析算法模块和脉冲宽度调制模块集成设置在微处理器MCU中。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的红外摄像机的微处理器MCU采用cortex-M架构芯片,可以根据当前标清模拟视频中运动物体的状况和运动物体的远近,自动控制所需红外灯的亮度,当视频图像中有运动的物体时使红外灯发光亮度变大,当视频图像中长时间没有运动物体时自动控制红外灯亮度减弱。本发明使红外灯的工作状况根据实际监控情况而改变,避免红外灯长时间的保持在高亮度的持续工作状态下,大大提高了红外灯使用的寿命,降低了整个监控系统的功耗,解决了当前红外监控设备整体功耗大,红外灯寿命短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红外摄像机的微处理器MCU内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红外摄像机工作时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红外摄像机的微处理器MCU内部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红外摄像机工作时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22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扩音系统
- 下一篇:基于云计算的电动汽车充换电数据采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