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点火线圈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53001.0 | 申请日: | 2011-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4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诸峻;孙晓庆;郜业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38/12 | 分类号: | H01F38/12;F02P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丁纪铁 |
地址: | 2012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点火 线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中的点火线圈。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中的点火线圈用于将低电压(例如12V)转变为高电压(例如15~20KV),该高电压驱动火花塞放电点火,从而引燃发动机气缸内的油气混合气。
请参阅图1,发动机气缸的缸体1中具有火花塞安装孔11,其中具有火花塞2。在气缸缸体1之外具有气缸顶盖3,其上具有点火线圈安装孔31,用于安装点火线圈4。通常该点火线圈安装孔31的位置对应于该火花塞安装孔11的位置,以便于点火线圈4输出高电压给火花塞2。
请参阅图2,这是现有的一种点火线圈4的示意图,其包括相互连接的点火线圈本体41和高压接杆42。在点火线圈本体41的旁侧具有一个圆形定位孔411,在气缸顶盖3上也具有一个圆形定位孔32,当高压接杆42伸入到点火线圈安装孔31之中时,这两个圆形定位孔411、32的位置相重合,可用螺栓等加以固定,从而将点火线圈4固定在发动机缸体顶盖3上。
请参阅图3a,这是图2中的高压接杆42的示意图。其包括有高压接杆主体421与高压接杆端部422。高压接杆主体421呈圆筒状,用来伸入到点火线圈安装孔31之中。高压接杆端部422的直径大于主体421,用来和点火线圈本体41进行装配。在高压接杆主体421接近高压接杆端部422处具 有一圈径向向外凸起的环形凸台4210,其直径略大于点火线圈安装孔31的直径。当高压接杆42安装到点火线圈安装孔31时,通过该圈环形凸台4210与点火线圈安装孔31之间的过盈配合,实现两者之间的密封。
请参阅图3b,这是图2中的高压接杆42从另一角度观察的示意图。在高压接杆端部422与点火线圈本体41相装配的面上具有排气槽4220,用于调节发动机工作时在气缸缸体1内部由于发热产生的压力。
上述现有的点火线圈4具有如下缺点:
其一,位于点火线圈本体41旁侧的定位孔411为圆孔,位于发动机气缸顶盖3上的定位孔32也为圆孔,两者只有完全重合才能以螺栓加以固定。不同发动机气缸顶盖3上的定位孔32的位置即使略有变化,为一款发动机设计的点火线圈也难以用到其他发动机上,必须开发新的点火线圈。
其二,在点火线圈4安装到发动机气缸顶盖3上时,要求两者之间实现防水防尘的密封。但目前只有通过高压接杆本体421上的环形凸台4210与气缸顶盖3上的安装孔31之间的过盈配合来实现,考虑到安装误差以及只有径向密封没有轴向密封等原因,容易导致密封不可靠。
其三,高压接杆42通常采用较软的橡胶材质,当其与点火线圈本体41装配时,很容易使位于高压接杆端部422上的排气槽4220堵塞,导致排气不畅。
其四,点火线圈4本质上相当于一款升压变压器,对外需要连接线束,目前通常是在发动机气缸顶盖3上设计线束定位结构,增加了发动机气缸顶盖3设计的复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更加合理的点火线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点火线圈包括相连接的点火线圈主体和高压接杆,在点火线圈主体的一侧具有腰圆形定位孔。
进一步地,在点火线圈主体的另一侧具有卡线孔或卡线槽。
进一步的,点火线圈主体为长方体,所述腰圆形定位孔位于其任意一个侧平面或一个角上,所述卡线孔或卡线槽位于与之不同的一个侧平面或另一个角上。
进一步地,所述点火线圈主体的底部具有一个与高压接杆相连接的侧凸台,该侧凸台的横截面积大于高压接杆的横截面积。
进一步地,该侧凸台与高压接杆相连接的面上具有排气槽。
进一步地,高压接杆为橡胶材质,侧凸台为塑料材质。
本实用新型点火线圈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易于安装和使用,并且和发动机气缸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和排气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点火线圈装配到发动机气缸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点火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a、图3b是图2中的高压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a~图4c是本实用新型点火线圈的三个实施例。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30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套管型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 下一篇:结构改进的变压器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