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唇式免持电子喉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53270.7 | 申请日: | 201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7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卫华 |
主分类号: | A61F2/50 | 分类号: | A61F2/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54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唇式免持 电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喉。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唇式免持电子喉。
背景技术
电子喉是利用电子振荡、电磁振动的发音装置代替声带振动而发音,再经鼻,咽,口,舌、齿,唇等配合形成语言的一种人造代声工具,一般用于喉癌患者声带被切除的人。
目前的电子喉都是手拿着顶着脖子使用的,其有以下不足:
1、适用人群不广泛,双侧淋巴清扫的、颈部有疤痕的及颈部肌肉僵硬的患者一般都不适合使用;
2、等待时间长,对于喉切除的患者要等颈部完全恢复好了才可以用,至少要等两个月时间,有的可能还会更长;
3、生活工作不方便,打接电话时,无法作笔记;娱乐打牌时,无法边摸牌边说话;开车时说话更是不安全;戴着全封闭的头盔更是无法说话;
4、特殊环境不方便,冬天颈部裹着围巾不方便用,颈部出汗使用不舒适。
所以目前急需一种适用人群广泛,并且方便使用的电子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唇式免持电子喉。唇式免持电子喉使用方便,电子喉的即插式线型尾控微型开关可夹于手指间,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唇式免持电子喉,所述电子喉依次从上到下由音量控制器(1),导音管(2),声音集束装置(3),音腔部分(4),振动发音部分(5),控制电路部分(6),电源部分(7),即插式线型尾控微型开关(8),定位夹(10)构成,其中所述导音管(2)为唇式导音软管,其安装在声音集束装置(3)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所述即插式线型尾控微型开关(8)和电源部分(7)接通,控制电路部分(6)控制连接振动发音部分(5)发出声音,通过与振动发音部分(5)连接的音腔部分(4)来放大声音,由声音集束装置(3)后进入导音管(2)。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所述音量控制器(1)固定在导音管(2)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所述电子喉上设置有挂绳孔(9)。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所述电子喉导音软管上设置有定位夹(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唇式免持电子喉,如吸饮料那样唇式使用,通过即插式线型尾控微型开关操作,其优越性如下:
1、适用人群广泛,说话不要顶脖子,无论患者颈部状况如何,只要其手、口、舌头都没有障碍就可以使用,就能恢复语言功能。
2、特殊环境照样轻松说话,无论冬天颈部裹着围巾还是夏天颈部大汗淋淋,都可以轻松说话。
3、喉切除患者手术后,只要手、口和舌头恢复了自然活动功能,就可以唇式说话了,不要等待漫长的康复期,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和身体康复,而且对颈部伤口没有任何影响。
4、生活工作更方便,即插式线型尾控微型开关可夹于手指间,操作方便。打接电话时,照样作笔记;娱乐打牌时,可边摸牌边说话;开车时说话更安全;戴着全封闭的头盔时,说话也很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唇式免持电子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中包括1、音量控制器,2、导音管,3、声音集束装置,4、音腔部分,5、振动发音部分,6、控制电路部分,7、电源部分,8、即插式线型尾控微型开关,9、挂绳孔,10、定位夹。
在图1中,一种电子喉,依次从上到下由音量控制器(1),导音管(2),声音集束装置(3),音腔部分(4),振动发音部分(5),控制电路部分(6),电源部分(7),即插式线型尾控微型开关(8),挂绳孔(9),定位夹(10)所构成。
电子喉通过控制电路部分(6)来控制振动发音部分(5),振动发音部分(5)产生的声音在音腔部分(4)内扩大,然后再通过声音集束装置(3)进行聚集,声音通过导音管(2)进行传送。
电源部分(7)用于放置电池,其后部为电子喉后盖。
1、打开电子喉后盖,正确放置电池,拧紧后盖。
2、将挂绳挂于颈部,使电子喉位于胸前。
3、将导音管(2)穿过定位夹(10),并将直端插入导音管插座,将定位夹(10)固定在衣服适当位置。
4、将即插式线型尾控微型开关(8)插入后盖插孔。
5、准备说话前,将导音管(2)7字端置于口腔内边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卫华,未经杨卫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32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