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卷外护圈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53638.X | 申请日: | 201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9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任洪卫;肖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新宇彩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5/00 | 分类号: | B21D35/00;B21D53/1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07 | 代理人: | 赵庆 |
地址: | 30038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卷外护圈 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卷外护圈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内护圈分为7个步骤,1、把料装到轴上,由一个人推动使轴可以滚动或停止,2、由一个人把料穿到刀口下并向前传送,3、由一个人接到传送过来的料,在把料拉到需要的长度,4、由一个人剪断已经达到需要长度的料。5、用天车把裁剪好的料吊运到打孔冲床的一边,由一个人从冲床的一边向前传送,一个在另一边把打好孔的料放入料箱。6、用天车把打好孔的料吊运到折弯机下,由2个人从两端拿起将料放到折弯机的折刀下,调整好需要的宽度,折成直角。7、用天车将折好的料吊运到压圈机边上的料架上,由一个把料插入进料口,另一个人把压好的护圈取下,并整齐的码放在木托上。这六个步骤不但耗时长,而且需要大量人力来完成,生产效率不理想,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钢卷外护圈生产线。
钢卷外护圈生产线,主要由滚动轴、第一冲床、折弯机、第二冲床、压圈机组成,所述的滚动轴依次连接第一冲床、折弯机、第二冲床、压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弯机上设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的压圈机上设有第二传感器,所述的折弯机驱动电机上连接有变频器,所述的第一传感器 和第二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相连,所述的滚动轴、第一冲床、折弯机、第二冲床、压圈机分别与中控台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使用方便,节约人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其中:1、滚动轴,2、第一冲床 3、折弯机,4、第二冲床,5、打包带固定槽成型滚,6、压圈机,7中控台,8、第二传感器,9、第一传感器, 11、变频器,12、第一电磁圈,13、第二电磁圈、15、导向辊,16、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钢卷外护圈生产线,主要由滚动轴1、第一冲床2、折弯机3、第二冲床4、压圈机6组成,所述的滚动轴1依次连接第一冲床2、折弯机3、第二冲床4、压圈机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弯机3上设有第一传感器9,所述的压圈机6上设有第二传感器8,所述的折弯机3驱动电机上连接有变频器11,所述的第一传感器 8和第二传感器9通过导线与控制器7相连,所述的滚动轴1、第一冲床2、折弯机3、第二冲床4、压圈机6分别与中控台7相连。
所述的第一冲床2和折弯机3设有导向辊15。
所述的第一冲床2上设有第一电磁圈12。
所述的第二冲床4上设有第二电磁圈13。
所述的折弯机与第二冲床之间以及第二冲床与压圈机之间分别设有导向槽16,所述的导向槽16起传导作用。
所述的第二冲床与压圈机之间的导向辊上设有打包带固定槽成型滚5。
所述的第一冲床2用于打孔。
所述的第二冲床4用于切断。
使用时,由中控台7将设备连接并统一控制,由变频器11控制折弯机3的传送速度,由滚轮每旋转一周就触发一次第一传感器9,第一传感器9控制第一电磁圈12的吸合频率,进而控制第一冲床2的打孔间距,由第二传感器8控制第二电磁圈13的吸合,进而控制第二冲床4对符合长短的料进行切断,并通过进料口进入压圈机。
本实用新型的采用,解决了效率不理想,人力生产成本高问题,这样就可以提高效率并减少人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新宇彩板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新宇彩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36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板硫化机液压升降平台
- 下一篇:折叠式消毒靴子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