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防爆转换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54273.2 | 申请日: | 201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23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谭平;杨林森;何小旭;彭文;郭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H9/00 | 分类号: | H01H9/00;H01H9/04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马林中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防爆 转换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爆控制开关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应用于煤矿、化工厂等防爆重点场所的新型防爆转换开关。
背景技术
在煤矿、化工厂中,由于工作性质或者加工材料的性质,容易产生爆炸等危险状况,而这些场所又具有大量的电路和电器,因此,在对这些电路和电器进行控制时,需要选用防爆型控制箱,以提高在危险发生时的安全性,而由于在事故发生时,自动控制已经不能适应紧急状况的发生,这时就需要对控制箱进行手工操作或者转换操作,因此,需要在控制箱内设置在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之间的转换开关。
而现有的转换开关应用于隔爆型控制箱时,由于其并不是专门设计应用于防爆场合的,而是主要用于转换控制的,因此,在控制箱中增加转换开关都需要增加专门的开关隔爆腔,而这样的多腔隔爆箱结构更加复杂,工艺要求更高,还增大了箱体尺寸,导致了成本的提高。
为此,本实用新型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通过潜心研究和设计,综合长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经验和成果,研究设计出一种新型防爆转换开关,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防爆转换开关,其结构简单,无需专门的防爆腔,减少了尺寸,降低了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爆转换开关,其包含外壳,其内设置有容置空间,该外壳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
该开放的一端设置有封闭该端部的隔板,该封闭的一端的中部具有通孔,且该外壳从该通孔向外延伸有凸起,该通孔具有内螺纹,该凸起的外圆周上具有外螺纹,该凸起的外螺纹可与防爆控制箱的箱体形成螺纹隔爆面,该外壳的容置空间内具有拨断开关件,该拨断开关件设置有拨动盘,从拨动盘上延伸有伸入该外壳的通孔内的第一凸柱,该第一凸柱的外圆周上具有与该通孔的内螺纹啮合以形成螺纹隔爆面的外螺纹。
其中:在隔板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层,该密封层的材料为环氧树脂。
其中:从该第一凸柱上延伸有第二凸柱,该第二凸柱伸出外壳。
其中:还具有圆柱状的转轴,其间隔设置于外壳的外部,该转轴一端设有
容纳该第二凸柱的凹穴,该凹穴中设有紧固装置以使该第二凸柱能从该凹穴中紧固或脱离。
其中:该紧固装置包含在在该凹穴的径向上设置的具有内螺纹的紧固通孔,该紧固通孔内设置有一具有与该紧固通孔的内螺纹啮合的外螺纹的紧固螺钉,该紧固装置还包含于该第二凸柱上设置的可容纳该紧固螺钉的一端的紧固凹槽。
其中:该转轴的另一端固定有转换手柄,该转换手柄通过固定装置可拆卸的固定至该转轴上。
其中:该固定装置包含位于该转轴的另一端的凹槽、转换手柄的通孔以及螺纹固定件,该另一端的凹槽和转换手柄的通孔均具有与该螺纹紧固件的外螺纹啮合的内螺纹,由此,通过螺纹紧固件,可将转换手柄固定至转轴的另一端。
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防爆转换开关能直接安装于隔爆箱腔内,其安装更加方便,使得整个控制箱的结构尺寸无需增大,同时隔爆控制箱体的隔爆面加工方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便于大规模的使用这种转换开关,适应性更广。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下面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且进一步结合对附图的说明将得到更加清楚和明显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防爆转换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防爆转换开关的结构示意图。该防爆转换开关包含外壳2,其内设置有容置空间,该外壳2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
其中,该外壳2开放的一端设置有封闭该端部的隔板1,优选的是,在隔板1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层10,该密封层10的材料为环氧树脂。
其中,该外壳2封闭端的中部具有通孔,且该外壳2从该通孔向外延伸有凸起8,优选的是,该凸起8为圆环状,该通孔具有内螺纹,该凸起8的外圆周上具有外螺纹,该凸起8的外螺纹可与防爆控制箱的箱体形成螺纹隔爆面,不仅可将本实用新型的防暴转换开关固定至防爆控制箱上,还能避免损坏防爆控制箱,形成完整的防暴表面。
其中,该外壳2的容置空间内具有拨断开关件3,该拨断开关件3设置有拨动盘,从拨动盘上延伸有伸入该外壳2的通孔内的第一凸柱7,该第一凸柱7的外圆周上具有与该通孔的内螺纹啮合以形成螺纹隔爆面的外螺纹,且从该第一凸柱7 上延伸有第二凸柱11,该第二凸柱11伸出外壳2,该第二凸柱11的直径小于该第一凸柱7的直径,由此,两个凸柱形成台阶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所,未经四川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42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