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面排水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54279.X | 申请日: | 201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26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梓平;刘洁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梓平 |
主分类号: | A47G23/06 | 分类号: | A47G2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644 广东省潮***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面 排水 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构件,具体地说是一种平面排水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排水装置形形式式,但在结构上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将排水面设置成中央低、四周高的漏斗式或类似的结构,然后在中央低部设置排水孔与集水箱或集水装置连通,使需要排出的水从四周自动流向中央低部并通过排水孔排出;第二类则刚好相反,即:将排水面设置成中央高、四周低的锥体或者类似的结构,然后在锥体的下边沿即低部设置集水槽,使需要排出的水从中央高处自动流向四周并通过排水槽排出;还有一类是将排水面设置成斜面并在斜面低部设置集水槽,其结构实质上仍属于上述第二类。上述结构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排水面为斜面以方便水从高处自动流向低处,该结构存在排水面无法放置物品的局限性,因为斜面容易使放置其上的物品滑落,因此,对于需要在排水面上放置物品,如放置茶杯、茶壶等情况,上述结构是不适用的。
公告号为CN 201238967Y,公告日为2009年5月20日的实用新型专利还公开了一种茶盘排水装置,该装置将茶盘上表面设置成利于排水的斜面,斜面低部边缘设置凸缘用于阻挡茶水,防止茶水向外泄漏或溢漏。该装置则存在茶盘表面不平整、不美观以及凸缘容易阻挡到取放茶杯等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局限性,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面排水构件,该排水构件上表面为水平面,适合放置活动物品且具有排水效果好、表面平整、美观大方、方便实用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面排水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构件上表面水平,其上设置有虹吸槽,使得所述排水构件上的水或液体能够吸入所述虹吸槽进而被排出。
优选的,所述虹吸槽最小宽度为0.5~5.0毫米。
优选的,所述虹吸槽横截面为上部内径小,下部内径大的梯形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虹吸槽内侧面与所述排水构件上表面之间为圆角过渡。
优选的,所述虹吸槽为环状或者圆弧状。
优选的,所述虹吸槽有多个。
优选的,所述虹吸槽围绕所述排水构件中心点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虹吸槽围绕所述排水构件中心点呈放射状分布。
优选的,所述虹吸槽的最小宽度随该虹吸槽到所述排水构件中心点的距离变大而逐渐变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排水构件上的水积聚到一定量时能自动通过虹吸槽形成水柱排出。多次的对比试验显示:在虹吸槽最小宽度≥0.5毫米时,排水构件上的水通过虹吸槽排出时能形成水柱而不会断流,当虹吸槽最小宽度>5毫米时,无法形成明显虹吸效果。而且,当水以水柱形式排出时,受到重力加速度的作用,水柱向下产生的虹吸力进一步提高积聚于排水构件上的水的排出量和排出速度,使排水构件上的水不因积聚过多而溢出排水台或桌面;此外,虹吸槽内侧面与排水构件上表面为圆角过渡,根据物理学上的浸润原理,圆角槽使得排水构件上的水更容易浸润积聚在虹吸槽中;另外,横截面为上部内径小,下部内径大的梯形状结构虹吸槽在水形成水柱排出时,能产生更大的虹吸力,从而使得积聚于排水构件上的水排得更干净、更彻底;虹吸槽围绕排水构件中心点均匀分布、呈环形分布或者呈放射状分布而虹吸槽最小宽度随该虹吸槽中心点到排水构件中心点的距离变大而逐渐变小使得排水效果更好,效率更高,因为排水构件中心区域所需排水量最大。最后,由于排水构件为水平台面,不仅表面平整、美观大方,而且适合放置茶杯、茶壶以及饰品等物品,方便实用。
虹吸槽的最小宽度是虹吸槽最小截面的最小边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虹吸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虹吸槽一分布示意图。
图4是图3沿A-A’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虹吸槽又一分布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无边围茶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平面排水构件6, 该排水构件6上表面水平,其上设置有最小宽度为1毫米、深度为5毫米的虹吸槽7,使得排水构件6上的水或液体能够吸入虹吸槽7进而被排出,图示虹吸槽为环状,共3个,并围绕排水构件6中心点呈同心圆分布。
如图2所示的虹吸槽7,其横截面上部最小内径比下部内径稍小,使得虹吸槽7呈梯形状结构,虹吸槽7内侧面与排水构件6上表面之间为圆角过渡,图示虹吸槽最小宽度为1毫米,圆角R=0.2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梓平,未经陈梓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42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