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白蚁诱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54821.1 | 申请日: | 2011-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5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江建国;肖创伟;王少明;曾文豪;李文乔;涂俊杰;白涛;江雄波;刘冲;陈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2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余晓雪;王敏锋 |
地址: | 4302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蚁 诱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蚁诱杀装置。
背景技术
白蚁(Termite)是世界性害虫。为害十分广泛,如园林绿化防治物、名胜古迹古木、房屋建筑、铁路枕木、船舶桥梁、江河水库堤坝、低下电缆、创库物质、文物资料、家具衣服、室内装饰物等。在我国白蚁危害每年造成的损失高达17亿元(1986年统计)。总数不少于2500种,遍布全世界,特别是热带、亚热带国家,为害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50%。在我国,截止到1992年的统计,白蚁种类已达482种,除黑龙江、吉林、新疆、宁夏、青海、内蒙古等6省、自治区外,其余地方均有分布,最高分布纬度为北纬40度,特别长江以南,白蚁危害尤为严重。
现有技术中的白蚁诱杀装置,一般是简易的塑料薄膜或者是白蚁诱杀器,塑料薄膜容易在与防治物的捆扎过程中破损,导致诱饵载体露出袋体,不再具有诱杀作用,白蚁诱杀器结构复杂,并且需要较大的面积,不利于在植被比较茂密的地区使用,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生产成本低、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的白蚁诱杀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包括设置有诱饵载体的空腔和用于将空腔与防治物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空腔通过连接部密封。
其中,所述空腔为柔性材料的空腔。
其中,所述空腔为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塑料的空腔。
其中,所述连接部为绳索或棉线或套环。
其中,所述空腔表面设置有用于供白蚁进出的孔。
其中,所述空腔的外表面绕设有防水层。
其中,所述防水层与空腔的外表面粘接。
其中,所述防水层为BOPP薄膜的防水层。
其中,所述空腔设置于距离地面80~120cm的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包括设置有诱饵载体的空腔和用于将空腔与防治物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空腔通过连接部密封。
通过连接部将空腔密封,并缠绕在防治物上,连接紧密,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并且制造成本低,采用连接部连接,不再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塑料薄膜直接缠绕,有效避免了缠绕产生的张力使空腔表面破损的问题,并且易于拆卸,可以重复使用,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空腔,2-连接部,3-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设置有诱饵载体的空腔1和用于将空腔1与防治物连接的连接部2,所述空腔1通过连接部2密封。
通过连接部2将空腔1密封,并缠绕在防治物上,连接紧密,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并且制造成本低,采用连接部2连接,不再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塑料薄膜直接缠绕,有效避免了缠绕产生的张力使空腔1表面破损的问题。
本申请所说的防治物为乔木、家具等木制品。
进一步的,所述空腔1为柔性材料的空腔1。柔性材料便于安装,使空腔1固定于防治物或需要设置的载体上,安装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空腔1为LLDPE塑料的空腔1。LLDPE塑料相比现有的聚乙烯,具有其所有的传统能力,并且额外增强了抗伸、抗穿透、抗冲击和抗撕裂的性能,使LLDPE塑料适于作薄膜,它的优异的抗环境应力开裂性,抗低温冲击性和抗翘曲性可以有效防止空腔1的表面张裂。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2为绳索或棉线或套环。绳索或棉线或套环可以有效地捆扎空腔1,使其端部处于密封状态,并且可以将空腔1牢固地固定在防治物上,并且可以重复使用,使用效率高。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2有两个,分别设置于空腔1的两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空腔1设置于距离地面80~120cm的位置。采用此种方式设置的空腔1可以有效地防治白蚁。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空腔1表面还设置有用于供白蚁进出的孔3。白蚁经过诱饵载体的吸引,由孔3进入空腔1内部,食用诱饵载体,并被杀死,结构简单,容易制造。
进一步的,所述空腔1的外表面绕设有防水层。防水层可以有效避免空腔1内的诱饵载体受水汽的影响导致发霉变质,失去杀虫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48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