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碰撞太阳能电池传输车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56377.7 | 申请日: | 201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01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赵秀芹;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锦州华昌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B3/10 | 分类号: | B62B3/10 |
代理公司: | 锦州辽西专利事务所 21225 | 代理人: | 李辉 |
地址: | 121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碰撞 太阳能电池 传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碰撞太阳能电池传输车。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传输太阳能电池的传输车一般为普通四轮推车,传输时,大量的太阳能电池板堆积在一起,互相碰撞,导致太阳能电池在传输过程中的碎片率和掉角率居高不下,而太阳能电池碎片很难被回收利用,加大了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因碎片率和掉角率高导致的生产运营成本增加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有效缓冲碰撞力、降低碎片率和掉角率的防碰撞太阳能电池传输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碰撞太阳能电池传输车,包括车体,在车体底部设有滚轮,在车体后设有推把,在车体上设有料盒,其特殊之处是:在料盒内沿纵向设有多排楔形支撑架,在每排楔形支撑架前端设有横向支架,在每排楔形支撑架上设有纵向支架将楔形支撑架分为多个太阳能电池安放区,在每个楔形支撑架的边角处对应太阳能电池安放区分别设有凹缺,在料盒内表面、纵向支架和横向支架的两侧分别设有缓冲垫片。
上述的防碰撞太阳能电池传输车,所述的楔形支撑架共有三排。
上述的防碰撞太阳能电池传输车,位于每排楔形支撑架上的纵向支架为二个。
上述的防碰撞太阳能电池传输车,所述的楔形支撑架的楔形面、横向支架、纵向支架间两两垂直。
上述的防碰撞太阳能电池传输车,所述的缓冲垫片由海绵和包裹在海绵上的地膜构成。
上述的防碰撞太阳能电池传输车,所述的楔形支撑架的楔角为30°。
[00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楔形支撑架,对传输车行进中的颠簸起到了缓冲作用,与缓冲垫片共同作用,降低了太阳能电池在转运过程中的碎片率和掉角率。同时,在卸料时通过位于楔形支撑架上的凹缺能方便工人抓取电池,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缓冲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楔形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体,2-滚轮,3-推把,4-料盒,5-纵向支架,6-楔形支撑架,601-凹缺,7-横向支架,8-缓冲垫片,801-海绵,802-地膜。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该防碰撞太阳能电池传输车包括车体1,在车体1底部设有滚轮2,在车体1后设有推把3,在车体1上设有料盒4,在料盒4内沿纵向放置多排楔形支撑架6,本实施例以三排为例,所述的楔形支撑架6的楔角为30°。在楔形支撑架6前端焊接有横向支架7,在楔形支撑架6上粘接有多个纵向支架5将楔形支撑架6分隔成多个太阳能电池安放区,本实施例以二个为例,即通过二个纵向支架5将楔形支撑架6分隔成三个太阳能电池安放区。在每个楔形支撑架6的边角处对应太阳能电池安放区分别设有凹缺601。楔形支撑架6的楔形面、横向支架7、纵向支架5两两垂直。在料盒4内表面、纵向支架5和横向支架7的两侧分别粘接有由海绵801和包裹在海绵801上的地膜802构成的缓冲垫片8。
运输时,将太阳能电池叠放在楔形支撑架6内,直至太阳能电池安放区被填满。将太阳能电池运输至指定位置,通过凹缺601将太阳能电池板夹持取出,运输过程完毕。
为探究本实用新型与现有运输设备在效果上的差异,以运输后破碎电池数量为对照标准,进行实验。实验中,以本实用新型运输后太阳能电池情况为实验组,以现有运输设备运输后太阳能电池情况为对照组,分别进行三次运输,每次运输900块太阳能电池。实验结果如下:
通过对比实验后两组数据,发现使用该防碰撞太阳能电池传输车确实能够减少电池碎片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锦州华昌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锦州华昌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63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整体冲压成形的汽车车架传动轴上部横梁
- 下一篇:地铁车辆可翻转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