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腰穿用脑脊液收集干燥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57111.4 | 申请日: | 2011-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8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昕宇;邓剑平;张涛;陈虎;赵亚超;袁远;张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昕宇 |
主分类号: | A61B10/00 | 分类号: | A61B1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38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脑 收集 干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腰穿用脑脊液收集干燥管。
背景技术
腰椎穿刺术,简称腰穿,是医学上一种常用的检查手段。它是从病人脊椎骨间隙内抽取出一定的液体——“脑脊液”,用于临床诊断分析。以髂棘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交会处为穿刺点,通常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术者以左手拇、食二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方向缓慢刺入,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脊膜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此时将针蕊缓慢拔出,即可见无色透明脑脊液流出。当见到脑脊液即将流出时,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撤除测压管后,需收集脑脊液2~5ml,送验常规、生化及细菌培养等,术者只需将一般试管悬空置于针尾处收集即可。某些特殊疾病,如颅内感染、脑积水等,收集的脑脊液的量较多,采用上述操作方法,脑脊液流速较慢,所需收集时间较长,术者容易因长时间悬臂操作而手臂疲酸,漏洒脑脊液,脑脊液也易受污染,同时增大了患者感染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术者手持脑脊液收集器的腰穿用脑脊液收集干燥管。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腰穿用脑脊液收集干燥管,包括试管状的干燥管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干燥管本体上缘相对的两侧管壁上对称设置有悬挂孔。
所述的悬挂孔为椭圆形,其上部的曲率半径小于下部的曲率半径。
所述的干燥管本体上部设置有密封盖,密封盖的下缘位置低于悬挂孔的下缘位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腰穿用脑脊液收集干燥管,可悬挂固定在腰椎穿刺针针尾处,在收集相对量大的脑脊液时,无需术者长时间手持收集管,操作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干燥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干燥管本体盖上密封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干燥管本体,2-悬挂孔,3-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腰穿用脑脊液收集干燥管,设置试管状的干燥管本体1,采用透明玻璃或透明塑料材质,管壁外设置容量刻度,用以指示收集脑脊液的体积。干燥管本体1上缘相对的两侧管壁上对称设置有悬挂孔2,悬挂孔2为椭圆形,其上部的曲率半径小于下部的曲率半径,以提高干燥管本体1悬挂的稳定度。干燥管本体1上部设置有密封盖3,采用具有软韧性德塑料材质,密封盖3的内径与干燥管本体1的外径一致,密封盖3的下缘位置低于悬挂孔2的下缘位置。
收集脑脊液时,将腰椎穿刺针针尾插入悬挂孔2中,从而将干燥管本体1悬挂到腰椎穿刺针上。当脑脊液收集完毕后,将干燥管本体1从腰椎穿刺针上取下,盖上密封盖3,由于密封盖3的下缘位置低于悬挂孔2的下缘位置,脑脊液可完全与外界隔离,防止送检的脑脊液收到污染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昕宇,未经李昕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71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装于水中的电磁按摩装置
- 下一篇:汽油发动机的废热再利用复合式增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