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体式波导隔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57426.9 | 申请日: | 201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47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程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广顺电子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P1/36 | 分类号: | H01P1/3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32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波导 隔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离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分体式波导隔离器。
背景技术
现有传统的分体式波导隔离器的隔离腔为整体腔,腔体内部平整度差,尺寸不易保证,安装非常不方便,效率低,且误差大,容易造成安装不一致的情况。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分体式波导隔离器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分体式波导隔离器,采用分体式设计,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分体式波导隔离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分体式波导隔离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采用分体式设计的隔离腔,安装方便,效率高,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体式波导隔离器,包括:隔离腔和微波铁氧体,所述隔离腔包括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通过自身的卡槽和凹槽进行定位固定,在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的相对面上还分别对应设有上金属匹配块和下金属匹配块,所述微波铁氧体夹在所述上金属匹配块和所述下金属匹配块之间,所述微波铁氧体与所述上金属匹配块之间设置有上介质膜,所述微波铁氧体与所述下金属匹配块之间设置有下介质膜,吸收体设置在上腔体的凹槽内,所述吸收体与所述上腔体的凹槽相贴合,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上还分别设置有磁场腔,所述磁场腔内均设置有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分别对应通过上盖板和下盖板对应封装在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内。
前述的分体式波导隔离器,其中,所述上腔体上设置有安装孔。
前述的分体式波导隔离器,其中,所述下腔体上设置有安装孔。
前述的分体式波导隔离器,其中,所述下腔体上的安装孔和所述上腔体上的安装孔等大。
前述的分体式波导隔离器,其中,所述微波铁氧体为三角柱形含镍TT2-101/3000耐功率铁氧体。
前述的分体式波导隔离器,其中,所述上介质膜和所述下介质膜为三角形聚四氟乙烯介质膜。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分体式波导隔离器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将隔离腔采用上腔体和下腔体分体式结构,便于安装,提高了工作效率,微波铁氧体分别与所述上金属匹配块和所述下金属匹配块之间分别对应设置上介质膜和下介质膜,避免了铁氧体与上金属匹配块以及下金属匹配块的接触。
通过在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设置安装孔,更便于固定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波导隔离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特殊结构的分体式波导隔离器,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体式波导隔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腔体;2、上腔体;5、微波铁氧体;6、吸收体;7、第一方形卡槽;8、第二方形卡槽;9、方形凹槽;10、螺栓孔;11、凸台;12、磁场腔;15、匹配陶瓷柱; 31、下金属匹配块;32、上金属匹配块;41、下介质膜;42、上介质膜;131、第一永磁体;132、第二永磁体;141、上盖板;142、下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所示,分体式波导隔离器,包括:隔离腔和微波铁氧体5,隔离腔包括上腔体2和下腔体1,上腔体2和下腔体1通过自身的卡槽和凹槽进行定位固定,在上腔体2和下腔体1的相对面上还分别对应设有上金属匹配块32和下金属匹配块31,微波铁氧体5夹在上金属匹配块32和下金属匹配块31之间,微波铁氧体5与上金属匹配块32之间设置有上介质膜42,微波铁氧体5与下金属匹配块31之间设置有下介质膜41,这样避免了铁氧体5与上金属匹配块32以及下金属匹配块31的接触,吸收体6设置在上腔体2的凹槽内,吸收体6与上腔体2的凹槽相贴合,上腔体2和下腔体1还分别设置有磁场腔,磁场腔内设置有第一永磁体131和第二永磁体132,第一永磁体131通过上盖板141封装在上腔体2内,第二永磁体132通过下盖板142封装在下腔体1内,在上腔体2和下腔体1上均设置有等大的安装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广顺电子技术研究所,未经南京广顺电子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74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