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兼具防醉驾功能的车辆防盗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59252.X | 申请日: | 201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787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邹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8/06 | 分类号: | B60K28/06;B60R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梁栋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兼具 防醉驾 功能 车辆 防盗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置在车辆上的兼具防醉驾功能的车辆防盗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醉酒驾车已经列为刑事案件,处罚力度极大。然而,仍然还有一部分驾驶员抱着侥幸心理驾驶汽车。众所周知,醉驾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对驾驶员本身、汽车内其他乘客、道路上其他行人都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然而,现在的机动车本身基本上都没有检测醉驾的功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醉驾的数量。
当前国内的机动车极少考虑专门的防醉驾方案,即使考虑采用此类方案,也无法做到方便实用。有些防醉驾方案,检测装置相对简单,不能有效检测醉驾或很难应用于实车。
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在机动车上应用了相应的防醉驾措施,例如瑞典的沃尔沃汽车。但是,这些欧洲国家的主要研发方向是寻找能有效监测酒精含量的传感器方案和算法。例如,采用温度及压力传感器综合判断来防止驾驶员“欺骗”传感器,但是此类判断醉驾的算法需要用独立的运算单元来实现。此类方案实现起来比较复杂且成本较高,不容易应用于实车,也不利于在研发成熟后在车辆市场的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置在车辆上的兼具防醉驾功能的车辆防盗系统,旨在克服上文所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置在车辆上的兼具防醉驾功能的车辆防盗系统,包括:防盗基站、车身控制器、发动机管理系统,防盗基站与车身控制器通过总线进行通信连接,车身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通信连接到发动机管理系统,所述车辆防盗系统进一步包括醉驾采集装置,醉驾采集装置中包含一个或多个醉驾信号传感器,所述醉驾信号传感器连接到车身控制器。
优选地,醉驾采集装置包括吹气口、储气腔体、单向阀、放气口、单向阀数字开关、所述一个或多个醉驾信号传感器,吹气口通过单向阀连通到储气腔体,储气腔体的气体出口处设置放气口,在储气腔体内设置所述一个或多个醉驾信号传感器,单向阀连接到单向阀数字开关,单向阀数字开关连接到车身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一个或多个醉驾信号传感器包括酒精浓度传感器、空气压力传感器、空气温度传感器、空气湿度传感器。
更优选地,吹气口设置在车辆的方向盘附近。
优选地,醉驾采集装置上设置一采集指示灯,该采集指示灯连接到车身控制器。
更优选地,在车身控制器上具有AD输入口,所述单向阀数字开关和一个或多个醉驾信号传感器各自连接到所述相应的AD输入口。
更优选地,在车身控制器上设置一个输出数字端口,该输出数字端口连接到采集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种基于发动机防盗系统认证启动发动机的方式,增加了一个醉驾采集装置,组成了一个带有防醉驾功能的系统。该系统仅仅在车辆内部原有软硬件的基础上做出较小改动就能实现,因此成本较低且方便实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示出发动机防盗系统的工作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醉驾采集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在醉驾采集装置和发动机防盗系统之间所进行的数据通信;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增加醉驾监测环节的车身控制器的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
图1示出发动机防盗系统的工作示意图。如图1所示,发动机防盗系统100包括防盗基站101和车身控制器(BCM)102。防盗基站101与车身控制器102通过总线进行通信连接,从而进行信息交互。车身控制器102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CAN)总线通信连接到发动机管理系统(EMS)200。这样,在车辆上进行钥匙认证之后,车身控制器102中的相应软件就将向发动机管理系统200发出允许启动发动机的信号,进而启动车辆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考虑在现有的发动机防盗系统(IMMO)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醉驾监测装置,从而能够相对高效地对驾驶员进行醉驾监测。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增加一醉驾监测装置,利用车身控制器102中的处理器进行醉驾相关信号的采集处理,在钥匙认证通过后增加一个醉驾监测环节。在醉驾监测合格后才能给发动机管理系统发送允许启动信号,否则禁止启动车辆发送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92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