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钻井内割刀头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0660.7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10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沈赤卫;补声军;胡安智;汤平汉;王凌;兰志钢;王辉;张永唯;杨杰;李应虎;张发贵;兰键;李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高峰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9/00 | 分类号: | E21B29/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08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井 刀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井内割刀头,属于地质钻探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石油钻井作业中一旦发生井内套管破损都要进行更换,割断破损段套管并取出、在破损段下入新套管。割断套管的过程是:将机械式或者液压式内割刀下到切割位置,刀头在机械力或者液压力的作用下绕销轴旋转径向张开,此时旋转机械式或者液压式内割刀,刀尖接触套管,加大机械力或者液压力,刀尖切入套管进行切削,继续加大机械力或者液压力,刀尖深入套管进行切削,持续加大机械力或者液压力直到套管被切断。
现有的内割刀都是三个刀头,每个刀头的前刀面和侧面堆焊块状硬质合金刀片或者不规则粗大颗粒硬质合金作为磨铣刃,每个硬质合金个体并非机床切削刀具那样开有刀刃可以有效的切削。实际切削的微过程是硬质合金个体磨铣套管壁切削,其震动剧烈,切割多层套管困难,切割用时长,就会延长工期,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井内割刀头。使内割刀能够平稳、快速切割多层套管,最大的刀刃展开至3倍于本体的直径获得各种不利切削条件(包括硬点、偏心、不连续切割等)下的最大稳定性,粗状的三刀刃结构允许高速切割,快速切套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钻井内割刀头,包括刀体,刀体的前刀面上设有一层碳化钨颗粒堆焊体,碳化钨颗粒堆焊体前端面堆成矩形平面,矩形平面的底部镶嵌有三角刀片,矩形平面的其余部分镶嵌有按行列排列的矩形刀片;行间距D小于矩形刀片的长度A,列间距大于矩形刀片的厚度B,三角刀片和矩形刀片的嵌入深度大于矩形刀片的高度C的1/2;相邻两列之间的矩形刀片交错排列;三角刀片和矩形刀片上设有切削刃。
前述刀头中,所述切削刃的厚度δ为0.2~0.3mm;切削刃的前角α为10~20°,后角β为5~10°。
前述刀头中,所述切削刃的前角α为12°,后角β为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具有切削刃的硬质合金刀片以及交错排列方式,切削刃使得切削阻力变小,切削速度大大提升;交错排列方式形成间断切削,切屑变得更短,更容易被带到地面或下落井底,从而防止卡钻,使切割施工更为安全、方便。本实用新型为井下更换套管作业更快更好的实施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矩形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三角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刀体,2-碳化钨颗粒堆焊体,3-矩形平面,4-矩形刀片,5-三角刀片,6-切削刃,7-切削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
一种钻井内割刀头,如图1所示。包括刀体1,刀体1的前刀面上设有一层碳化钨颗粒堆焊体2,碳化钨颗粒堆焊体2上设有矩形平面3,矩形平面3的底部镶嵌有三角刀片5,矩形平面3的其余部分镶嵌有按行列排列的矩形刀片4;行间距D小于矩形刀片4的长度A,列间距大于矩形刀片4的厚度B,矩形刀片4和三角刀片5的嵌入深度大于矩形刀片4的高度C;相邻两列之间的矩形刀片4交错排列;矩形刀片4和三角刀片5上设有切削刃6。切削刃6的厚度δ为0.2~0.3mm;切削刃6的前角α为10~20°,后角β为5~10°。切削刃6的前角α为12°,后角β为8°。
矩形刀片如图2和图3所示,矩形刀片4为硬质合金制成,形状近似长方体,如图2所示,其长、厚、高分别为A、B、C。在AB平面与AC平面的其中一个交线上设有切削刃6,切削刃6的厚度δ为0.2~0.3mm,可以延长内割刀的使用寿命。切削刃6处的圆弧R可以方便切屑排出。切削刃6的前角α为10~20o,最好为12o。后角β为5~12o,最好为8o。前角α可以减小切屑变形和摩擦阻力,使切削力、切削功率及切削时产生的热量减小。由于前角α过大将导致切削刃强度降低,刀头散热体积减小,致使刀具寿命降低,所以前角α不要太大。后角β的主要作用是减小刀具后刀面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后角β过大会使刀刃强度降低,并使散热条件变差,使刀具耐用度降低,所以后角β也不易过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高峰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高峰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06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井下地层流体分析仪
- 下一篇:一种门扇与门框的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