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侧滑门门锁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2379.7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0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孙丰泉;宋景良;雷明星;焦洪波;黄霞;孟凯;万常林;陈代荣;刘鹏;桂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65/20 | 分类号: | E05B65/2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樊戎 |
地址: | 430057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门门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门门锁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侧滑门门锁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侧滑门门锁是车门系统中比较复杂的部件,它的零件多,精度要求高,试验项目多并且周期长。目前,对新开发的汽车,其门锁需要重新设计,这样增加了整车的设计成本和周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汽车侧滑门门锁总成,该总成使得,对新开发的汽车不需要重新设计门锁,降低了整车的设计成本和周期。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侧滑门锁体开锁摇臂、侧滑门内把手和侧滑门外把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机构壳体、设置在传动机构壳体内的外开摇臂、与外开摇臂固定连接的传动机构开锁摇臂、一端与传动机构开锁摇臂铰接的开锁连杆、一端与外开摇臂铰接的外开连杆、分别与侧滑门内把手和外开摇臂传动配合的内开摇臂,其中,所述外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侧滑门外把手,开锁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侧滑门锁体开锁摇臂。
所述内开摇臂与传动机构壳体之间设置复位弹簧。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开锁连杆、传动机构开锁摇臂、外开摇臂、内开摇臂和外开连杆,使得现有门锁能应用到新开发车型中,降低了整车的设计成本和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锁体、2——传动机构壳体、3——侧滑门内把手、4——侧滑门外把手、5——外开连杆、6——内开摇臂、7——外开摇臂、8——传动机构开锁摇臂、9——开锁连杆、10——侧滑门锁体开锁摇臂、11——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所示1,包括侧滑门锁体开锁摇臂10、侧滑门内把手3、侧滑门外把手4、传动机构壳体2、设置在传动机构壳体2内的外开摇臂7、与外开摇臂7固定连接的传动机构开锁摇臂8、一端与传动机构开锁摇臂8铰接的开锁连杆9、一端与外开摇臂7铰接的外开连杆5、分别与侧滑门内把手3和外开摇臂7传动配合的内开摇臂6,外开连杆5的另一端铰接侧滑门外把手4,开锁连杆9的另一端铰接侧滑门锁体开锁摇臂10,即成为本实用新型。
上述技术方案中,内开摇臂6与传动机构壳体2之间设置复位弹簧11。
上述技术方案中,内开摇臂6与侧滑门内把手3的传动配合方式为侧滑门内把手3转动,侧滑门内把手3上的齿与内开摇臂6上的齿接触后带动内开摇臂6转动;内开摇臂6与外开摇臂7传动配合方式为内开摇臂6上的另一个齿接触外开摇臂7上的齿后带动外开摇臂7转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车门比较大,锁体和内外把手之间的距离比较长,需要的拉杆也比较长,容易失效。通过增加传动机构,减小了拉杆的长度,降低了失效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外把手开启过程中,侧滑门外把手4带动外开连杆5,外开连杆5带动外开摇臂7运动,外开摇臂7带动传动机构开锁摇臂8运动,传动机构开锁摇臂8带动开锁连杆9,开锁连杆9带动锁体1上的侧滑门锁体开锁摇臂10,实现车门的开启。
内把手开启过程中,侧滑门内把手3带动内开摇臂6运动,内开摇臂6带动外开摇臂7运动,外开摇臂7带动传动机构开锁摇臂8运动,传动机构开锁摇臂8和开锁连杆9带动侧滑门锁体开锁摇臂10运动,实现门锁的开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23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