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开孔明洞结构的隧道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2774.5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1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任会;傅立新;王建华;王明明;蒋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43008 | 代理人: | 赵洪;杨斌 |
地址: | 41000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开孔明洞 结构 隧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开孔明洞结构的隧道。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因居住和从事各种活动而争占土地的矛盾日趋激化。从宏观上看,人口的增加和生活需求的增长与土地等自然条件的日益恶化和资源的逐渐枯竭引起的人类生存空间问题,应该说已达到了危机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综合利用,为人类生存空间的扩展提供了具有很大潜力的自然资源。
目前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大量的采用了隧洞这种结构形式下穿城市的商业和生活区,以便节约用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一般公路隧道建设中采用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隧道断面形状可以分为矩形、拱形、圆形和椭圆形等断面形式;
(2)矩形断面可分为单跨、双跨及多跨等种类;
(3)拱形断面可分为单拱、双拱及多拱等种类;
(4)圆形断面可分为单圆和多圆两种形式。
双向通行的公路隧道根据施工方法不同,采用的断面形式也有差异。采用钻爆法施工的隧道一般采用拱形断面,采用盾构法施工的隧道一般采用圆形断面,采用沉管法施工的隧道可采用圆形或矩形断面。一般来说,暗挖施工的隧道采用圆形或近圆形的拱形断面对结构受力较好,明挖施工的隧道则宜采用矩形或圆形断面。
隧道设置矩形断面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利用断面的有效面积、降低工程规模及与接线的可靠衔接,并可有效减少拱部高度,适用于路线纵面标高受限制的区域,一般在城市道路中较为常见。矩形断面的隧洞结构受力不如圆形断面的好,拱顶一般不考虑额外增加荷载,故利用率不高,形成浪费,尤其在人口稠密的商业生活区,这种现象更加突出。
隧道其实是一个封闭的地下管状结构,洞内空气流通速度慢,有害气体浓度较隧道外高,烟雾及粉尘不易消散。目前一般采用在隧道内设机械通风的形式解决此问题,利用风机从洞口送风进隧道或排风出隧道,后期的运营及养护成本均较高。
为此,我们有必要对隧道的结构形式及通风系统进行改进,以解决节约用地及隧道运营期的通风防灾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形式简单、施工方便、节约用地、节能环保的具有开孔明洞结构的隧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开孔明洞结构的隧道,所述隧道主要由实体结构和开孔结构连接而成,所述实体结构包括位于隧道两侧的边墙、位于隧道中部的中墙以及由所述边墙和中墙支承的第一顶板;所述开孔结构包括位于隧道两侧的边墙和位于隧道中部的支承件,所述支承件与其一侧边墙的顶部铺设第二顶板,所述支承件与其另一侧边墙的顶部间隔铺设有若干大梁,大梁上方铺设有第三顶板,第三顶板围成一开孔,开孔上方覆设透光板。
上述的具有开孔明洞结构的隧道中,所述支承件优选包括一排间隔布置的立柱和立柱上方设置的框架梁;所述第二顶板的两侧分别固接在所述框架梁和所述开孔结构的一侧边墙上;所述大梁的两侧分别固接在所述框架梁和所述开孔结构的另一侧边墙上。
上述的具有开孔明洞结构的隧道中,所述实体结构和开孔结构交替布置,所述开孔结构中的开孔位置沿隧道走向在隧道左右幅交替布设。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整个隧道结构根据开孔设置的有无化分为实体结构和开孔结构两种类型。实体结构和开孔结构均采用双洞型的“M”截面。实体结构中两个隧洞结构的设置方式可以完全相同,即在隧道左右两侧各设置边墙一片,在隧道中部设置中墙一片,顶部则可设置两跨连续板(即上述的第一顶板),第一顶板与两侧的边墙均可采用固结方式;所有边墙及中墙的墙体基础均采用条形基础,条形基础需设置在稳定并符合承载力要求的地基上,墙背需回填密实,并做好相应的排水工作。开孔结构中两个隧洞结构的设置方式则存在差异,左右幅的隧洞需分别考虑,一般一处开孔结构只在左幅或右幅开孔,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三顶板上的开孔还应沿隧道走向左右幅错开设置,以便更好地实现通风和采光功能。开孔结构在隧道左右两侧同样各设置一片边墙,中间则设置支承件,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该支承件采用一排间隔布置的立柱替代,柱顶设置框架梁,单根立柱之间形成通风道,使左右两侧的隧洞能够互相通风。开孔结构不开孔的半幅侧顶部可直接采用现浇板(即第二顶板)铺设,第二顶板分别与边墙和中间的框架梁固接;开孔结构开孔的半幅侧顶部则设置有若干大梁(大梁数量一般与立柱的数量相等,且设于立柱上方),大梁分别与边墙及中间的框架梁固接,现浇面板(即第三顶板)支撑在大梁上部,其共同围成孔口的截面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未经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27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