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色防腐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2933.1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7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郑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禾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3/35 | 分类号: | E04D3/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面及墙面防腐板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双色防腐板。
背景技术
在工业厂房的搭建过程中,屋面及墙面经常采用的材料为普通彩钢板或混凝土,由于普通彩钢板和混凝土均不具有防腐性能,故采用上述材料存在下列缺陷:第一,不能防腐蚀,屋面寿命较短,特别是在化工厂、化肥厂、冶金厂等一些腐蚀性较强的厂家显现的尤为突出;第二,防水不易处理,采用普通彩钢板或者混凝土材料的屋面及墙面之间的防水处理程序复杂,且即便处理过后也容易出现漏水的现象;第三,阻燃性不好,一般情况下厂房因电线走火而意外发生火灾的情况较多,普通彩钢板屋面由于铁皮屋PU发泡隔热层易燃,且燃烧速度快,所以只要发生火灾,厂房全毁的几率几乎近百,扑救非常困难;第四,隔音性能欠佳,一般生产厂房的噪音都较大,彩钢板屋面和墙面增加了厂房外的噪音污染;第五,屋面损坏后频繁的更换势必造成资源的浪费,且维修成本较高。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防腐板,但其在选用材料及结构设置上仍存在一定缺陷,比如结构层设置的不合理,使得防腐板防腐性能不达标,使用寿命也不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色防腐板,它通过设置胶衣层,使正表面贴膜更加稳固的粘接于复合层上,防腐性能更加突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双色防腐板,包括复合层,复合层由树脂及玻纤混合而成,由于其没有通用名称,故将树脂及玻纤混合而成的混合体称为“复合层”,在所述的复合层上、下表面分别粘贴有正表面贴膜及背表面贴膜,为了增加防腐板的防腐性能,在所述的复合层与正表面贴膜之间还加设有一层能将复合层及正表面贴膜稳固粘接的胶衣层。
由于适当厚度的胶衣层可以使防腐板的防腐性能达到最佳,所述胶衣层的厚度为1微米~3微米。
进一步的,所述胶衣层的厚度为2微米。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层中的树脂采用DSM-ATLAC430乙烯基树脂;所述的正表面贴膜采用Melinex301粘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胶衣层,使正表面贴膜可以更加光滑、稳固的粘接于复合层上,改进了现有技术中因复合层中的玻纤使得正表面贴膜粘接于复合层后仍然凹凸不平的问题,进而使防腐板的正面具有良好的自洁功能,耐冲刷性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2)本实用新型正表面贴膜和背表面贴膜均采用市场上现有的性能极好的Melinex301专业抗老化膜,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防腐及抗老化性能。
(3)本实用新型复合层中树脂的主原料选用现有的DSM-ATLAC430乙烯基树脂,搭配改进型间苯二甲酸聚酯、进口颜料和防腐辅料配制而成,具有较强的防腐性、耐火性及抗风、抗老化性能。
(4)本实用新型胶衣层的颜色即为正面颜色,复合层的颜色即为背面颜色,胶衣层及复合层可根据用户需求设置为各种不同的颜色,从而使防腐板两侧表面颜色不同,更容易区分正反面。
(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复合层与正表面贴膜之间加设一层胶衣层,使正表面贴膜与复合层之间更稳固的贴合,胶衣层的厚度设置为2微米,进一步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增加了防腐性能。
(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生产方便,制造成本较低,应用范围广泛,便于在大范围市场内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层示意图。
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
1-复合层,2-正表面贴膜,3-背表面贴膜,4-胶衣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是以DSM-ATLAC430乙烯基树脂为主料,选用优质玻纤为增强材料,DSM—NeogelNPG胶衣进行涂层处理和Melinex301膜为表面保护层,进口颜料为树脂着色剂,在180℃高温下压制成型。如图1所示即为压制成型后的产品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禾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禾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29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