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汽水分离装置的油箱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3337.5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19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高军;王国联;马国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卫星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19/00 | 分类号: | F16N19/00;F16N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葛飞 |
地址: | 31400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汽水 分离 装置 油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汽水分离装置的油箱。
背景技术
高速旋转的大型设备,例如汽轮机、冷凝泵等,其主传动轴的轴承需要润滑油系统进行润滑和冷却。主传动轴的润滑油系统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会有少量的蒸汽和冷凝水从某个失效的密封点进入润滑油中。因此,润滑油系统中通常设有为润滑油系统提供润滑油并且从润滑油系统回收润滑油的油箱。由于运转中的润滑油比较热,进入油箱后,热油中的水分会蒸发变成水蒸气,因此油箱通常设计为具有排放水蒸气的排气装置。
图1是现有技术的油箱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油箱100包括形状为长方体的油箱主体10和设置在油箱主体10的上表面上的圆筒状的排气装置20。油箱主体10通过其上表面上与排气装置20相对应位置开设的开口与排气装置20的内腔气体相通。油箱主体10中容放约占其容积4/5的润滑油。热油中的水分蒸发成为大量的水蒸气30,通过排气装置20的上部开口排放到外面。为了防尘的目的,在排气装置20的上方设置了直径略大于排气装置20外径的圆形平板状且其周边边缘向下突伸出凸缘的罩子22。罩子22由固定在排气装置20内壁上的上盖支架23支撑,使罩子22的圆形平板部分的下表面与排气装置20开口的上边缘保持预定的距离。
上述现有技术的油箱存在的问题是,当环境温度下降到零上15度以下的时候,由于油箱排气装置和上盖都是碳钢制造的,排气装置本身就具备了冷凝条件,流经排气装置的水蒸汽的一部分以蒸汽的形式排出,而另一部分都以凝露的方式聚集在罩子和排气装置的内壁上,由于现有技术的排气装置在结构上没有水汽分离的设计,这些冷凝水又顺着排气装置的内壁回流到油箱以及从罩子的下表面滴入油箱中。
这种冷凝水回流现象产生的后果很严重,轻则会造成润滑油中的水分超标,使传动系统磨损加重,重则会直接导致停机停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能够防止水蒸气的凝露回流的油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汽水分离装置的油箱,该油箱包括:油箱主体,为由上板、下板和四个侧板围成的长方体形状,上板中开设有圆形开口;以及汽水分离装置,设置在油箱主体的上板上,其包括下边缘与上板连接内径与上板中的开口的直径相等的圆筒、纵向截面为U状的盆底具有直径等于圆筒外径的开口以套接在圆筒外壁上的聚水盆以及伞状的下边缘的内径大于圆筒的外径而小于聚水盆的内径且下边缘与聚水盆的上边缘分开的罩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在不凝露的条件下,从油箱主体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经由圆筒和聚水盆侧壁形成的通道通过罩子与聚水盆上边缘之间的环形缝隙排放到外面,从而实现了油箱的油水分离功能。在凝露的条件下,从油箱主体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的一部分经由圆筒和聚水盆侧壁形成的通道通过罩子与聚水盆上边缘之间的环形缝隙排放到外面;水蒸气的另一部分可能在聚水盆的内壁和罩子的内壁上形成水滴。因为聚水盆的圆柱状内壁的下部、聚水盆的盆底以及圆筒外壁的上部形成了环形的聚水容器,所以,聚水盆侧壁上形成的水滴沿着聚水盆的内壁流入聚水容器中,并且伞形的罩子内壁上形成的水滴在表面张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也沿着其内壁通过其下边缘滴向聚水容器,避免了凝露的水滴返回到油箱主体之中。因此,实现了在凝露条件下的油水分离和水汽分离,保证了油箱中存储的润滑油的品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圆筒的上边缘距聚水盆的盆底的距离可为大于或等于50毫米。大于或等于50毫米的距离可防止从罩子内壁的下边缘滴下的水滴掉到聚水容器的水面时,溅起的水滴越过圆筒的上边缘而掉到油箱主体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罩子可包括从其下边缘向下延伸、内径等于下边缘内径的圆环。该圆环可引导罩子上的水滴沿着其内壁滴下,从而设定水滴滴入聚水容器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罩子可包括从其下边缘径向向外延伸的环形边沿。该环形边沿可提高罩子的防尘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罩子包括倒T状、上端连接到罩子内侧顶部、下端连接到聚水盆内壁的支撑架。通过采用内部支架式的支撑架,可减少用于固定罩子的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聚水盆包括从其底部流体相通连接的排水管。采用该排水管可将聚水容器内的水引向外面,并且可通过管路排放到适当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卫星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卫星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33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狗哇花皂苷(Ⅰ)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多工位压机自动喷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