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强夯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4395.X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72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朱景红;李艳艳;肖华;谭伦;雷旭;高顺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益利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054 | 分类号: | E02D3/054 |
代理公司: |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 21208 | 代理人: | 徐淑东 |
地址: | 116085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强夯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强夯机。
背景技术
在建筑和天海等工程中由于需要对松土压实处理,往往使用强夯机处理。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国内大多数中小吨位的强夯机都是用履带起重机作为改造对象,增加必要的辅助装置来实现不同能级的强夯作业。这种强夯机在夯击过程中夯锤落地后由于反弹力及冲击等原因很容易使得臂架因为疲劳而损坏,即臂架的耐疲劳特性差。此外强夯机在高夯级的工作工况下,臂架的长度较大,强夯机的行走稳定性较差,而且现在传统的强夯机臂头结构形式受压的杆件较多,在工作时,容易出现杆件失稳的情况。因此,现有的强夯机存在耐疲劳特性、安全性差、振动大、消耗和维护成本高等缺点,而且不能适应高强度和大吨位的强夯作业要求,不能满足现有经济发展对强夯作业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强夯机耐疲劳特性、安全性差、振动大、消耗和维护成本高等缺点,适应高强度和大吨位的强夯作业要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强夯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提供一种新型强夯机。强夯机包括行走机构1、转台15、强夯部分和配重部分。转台15通过回转支承安装于行走机构1之上。强夯部分包括: 通过铰耳垂直固定于转台15的外工作臂4;自由落钩卷扬2、动定滑轮组3自下而上固定于外工作臂内侧下部;内工作臂11顶部装有臂头12,连接在外工作臂4内部;夯锤7通过可调节的起升绳5经臂头12上的导向轮6、动定滑轮组3与自由落钩卷扬2装置连接。配重部分包括:着地式配重8和配重起升机构9;着地式配重8通过配重起升机构9 通过铰耳连接到转台尾部。
一优选方案是:所述配重起升机构9由四连杆机构14以及液压油缸13组成,可控制着地式配重8触地或离地。
一优选方案是:所述内工作臂11通过臂架自顶升油缸10和外工作臂4连接,能够实现工作臂的伸长和缩短。
一优选方案是:所述着地式配重8可经臂头12的导向轮6、动定滑轮组3与置于外工作臂4内部的自由落钩卷扬2通过绳相连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强夯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增加了臂架的耐疲劳特性,臂架可升降可以方便实现不同夯级变化,此外整机行走良好,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工作臂全缩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工作臂全伸机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配重起升机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配重离地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强夯机包括行走机构1、转台15、强夯部分和配重部分。转台15通过回转支承安装于行走机构1。强夯部分包括: 通过铰耳垂直固定于转台15的外工作臂4;自由落钩卷扬2、动定滑轮组3自下而上固定于外工作臂内侧下部;内工作臂11顶部装有臂头12,连接在外工作臂4内部;夯锤7通过可调节的起升绳5经臂头12上的一侧导向轮6、动定滑轮组3与自由落钩卷扬2装置连接。配重部分包括:着地式配重8和配重起升机构9;着地式配重8通过配重起升机构9 通过铰耳连接到转台尾部。配重起升机构9由四连杆机构14以及液压油缸13组成,可控制着地式配重8触地及离地。内工作臂11通过臂架自顶升油缸10和外工作臂4连接,能够实现工作臂的伸长和缩短。着地式配重8可经臂头12的另一侧导向轮6、动定滑轮组3与置于外工作臂4内部的自由落钩卷扬2通过绳相连接。此外,内工作臂11上端的臂头12采用特殊的鱼腹式结构形式。
强夯机采用了新的配重形式——着地式配重及配重起升机构。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配重放到地面上,相对原来配重放到转台而言,底盘及臂架的重量明显减小,因此每次夯锤落地后臂架的反弹变形及冲击力大大减小,臂架只是在竖直方向有所振动,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臂架的疲劳特性。此外着地式配重可经臂头的导向轮、动定滑轮组与置于外工作臂内部的自由落钩卷扬通过绳相连接,调整绳的长度,可进一步调整整个装置的重心,提高装置稳定性。通过自顶升油缸的作用控制内工作臂的伸长和缩短,方便强夯机不同夯级的变化及良好的行走稳定性。此外,臂头采用特殊的鱼腹式结构形式,受力状况较传统的履带式强夯机有明显的改善,此结构形式的臂头,由于受压的杆件较少,故出现失稳的杆件较少,改善了臂头的受力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益利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大连益利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43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坑支护用空心支撑梁
- 下一篇:地基钎探布点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