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平衡及余度保护功能的齿轮传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4501.4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91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少刚;李强;张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庆安电气控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3/34 | 分类号: | B64C13/34;F16H3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徐平 |
地址: | 710077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平衡 保护 功能 齿轮 传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小型飞机襟翼驱动机构,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平衡及余度保护功能的齿轮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中小型飞机多采用襟翼驱动机构、扭力管及链条机构等组成襟翼系统。其襟翼驱动机构内部的输出端均为伞型齿轮换向,所以必须限制输出转速。针对高速输出的襟翼驱动机构、软轴、旋转作动器组成襟翼系统,需要一种输出转速高且具有平衡及余度保护功能的襟翼驱动机构解决该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平衡及余度保护功能的齿轮传动装置,以平衡机构内双驱动电机输出的不同转速,并且当一台电机发生故障时,另一台电机仍能够使机构应急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具有平衡及余度保护功能的齿轮传动装置,所述齿轮传动装置固定在襟翼驱动机构框架壳体内,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齿轮传动装置包括两套行星齿轮副、一套并联有直齿的差动伞齿轮副和两套直齿轮副;两套行星齿轮副在襟翼驱动机构框架壳体内对称设置,并分别由两台电机驱动;
设电机输出轴的方向为横向,与之垂直的方向为纵向;
所述并联有直齿的差动伞齿轮副包括差动伞齿轮副和分别与两套行星齿轮副的输出齿轮啮合的两个直齿轮;若以伞齿轮的安装轴的方向定义伞齿轮,则差动伞齿轮副中的横向伞齿轮的安装轴与差动伞齿轮副中的纵向伞齿轮的安装轴十字固连;所述两个直齿轮与差动伞齿轮副中的横向伞齿轮同轴相对固定;横向伞齿轮的安装轴作为过渡轴的一部分,在过渡轴的两端、两个直齿轮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过渡齿轮,过渡齿轮与所述直齿轮副啮合,由所述直齿轮副输出动力。
上述两个直齿轮与差动伞齿轮副的横向伞齿轮可以组成同轴一体件(以保证相对固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能够输出更高的转速。
2、在两台电机的输出转速不同时,能够依靠差动伞齿轮副中的横向伞齿轮与差动伞齿轮副中的纵向伞齿轮实现差动微调,从而使得转速平衡。
3、当其中一个电机出现故障时,无故障的一端通过行星齿轮副及并联直齿轮使一个横向伞齿轮驱动两个纵向伞齿轮围绕另一个横向伞齿轮工作,仍可将动力传至过渡轴,达到应急工作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1-行星齿轮副;2-并联有直齿的差动伞齿轮副;3-纵向伞齿轮;4-横向伞齿轮;
5-直齿轮副;6-并联直齿轮(与差动伞齿轮副并联);7-过渡轴;8-过渡齿轮;9-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装置由两套行星齿轮副、一套并联有直齿的差动伞齿轮副及两套直齿轮副组成,齿轮传动装置固定在襟翼驱动机构框架壳体内。
襟翼驱动机构通电时,两台电机同时工作,通过行星齿轮副使并联有直齿的差动伞齿轮副整体旋转带动直齿轮副将动力输出。如果两台电机的速度存在差异,差动伞齿轮副仅做微调旋转平衡差异,伞齿轮副本身并不参与高速旋转,转速、转矩是通过并联直齿输出,因此,不必限制转速。如果系统在工作过程中有任意一台电机发生故障,通过齿轮传动装置转换,另一台电机也可以完成飞行任务,保证飞机襟翼系统安全工作。
以下结合原理示意图对本装置进行详述:
襟翼驱动机构电机M1、M2开始工作,动力分别通过行星齿轮副1传至并联有直齿的差动伞齿轮副2,通过并联直齿轮6驱动其围绕过渡轴7旋转,再经过渡齿轮8、直齿轮副5输出。在此过程中纵向伞齿轮3及横向伞齿轮4相对静止,因此,无需限制转速。
如果M1、M2输出的转速不同,通过纵向伞齿轮3及横向伞齿轮4的差动微调后可使转速平衡。
当M1或M2故障不能工作时(电机制动),无故障的一端通过行星齿轮副及并联直齿轮使一个横向伞齿轮驱动两个纵向伞齿轮3围绕另一个横向伞齿轮工作,仍可将动力传至过渡轴,达到应急工作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庆安电气控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庆安电气控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45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