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陆两用驱动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6053.1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91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张维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维中 |
主分类号: | B63H1/04 | 分类号: | B63H1/04;B60F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陆 两用 驱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水陆两用驱动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船舶,一般是箱状体或带有流线型的箱状,在水中行驶时,箱体通过驱动轮带动前行。中国专利ZL200720081700.3公开了一种轮子浮动船,包括船舱、轴、浆叶,通过浆叶驱动该船行驶,但是该浆叶无法运用在陆地上,而且受作用的水容易向两边挤掉从而使发动机效能下降,满足不了多种工况作业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水陆两用驱动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陆两用驱动轮,包括轮体,所述轮体周面上设有呈齿轮状排列的浆叶,所述浆叶的两侧分别固定有肋板,所述肋板下端铰接有弹性垫。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水陆两用驱动轮进一步包括所述肋板、弹性垫上开有销孔,一销轴插入销孔内使所述肋板与弹性垫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水陆两用驱动轮进一步包括所述浆叶的长度与所述轮体的轴向宽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水陆两用驱动轮进一步包括所述弹性垫呈弧形且由橡胶外层与金属内层组成。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肋板与弹性垫,使轮体整体强度增加,可以水陆两用,提高了驱动轮的应用范围和使用寿命,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沿顺时针旋转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沿逆时针旋转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轮体,2、浆叶,3、肋板,4、弹性垫,5、销孔,6、销孔,7、销轴,8、橡胶外层,9、金属内层。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水陆两用驱动轮,包括轮体1,所述轮体1周面上设有呈齿轮状排列的浆叶2,其中,所述浆叶2的长度与所述轮体1的轴向宽度相等,所述浆叶2的两侧分别固定有肋板3,增强了桨叶2的强度,所述肋板3下端铰接有弹性垫4,该弹性垫4呈弧形且由橡胶外层8与金属内层9组成,橡胶外层8不会损坏地面,金属内层9便于该驱动轮在陆地上行走。
优选的,所述肋板3、弹性垫4上都开有销孔5、6,一销轴7插入销孔5或6内使所述肋板3与弹性垫4活动连接。
在水中使用时,在轮体1两侧边增加挡板,如图1所示,轮体1在水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被轮体1驱动的水一直在两侧挡板之间向后流动,保证被驱动的水不会向两边流走,从而提高驱动轮体1运动的发动机的功效,将销轴7插入销孔5内,桨叶2也顺时针方向运动,同时,弧形弹性垫4的一端在水的重力作用下离开肋板3,不会存储水,不影响桨叶2的运动;如图2所示,轮体1在水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被轮体1驱动的水一直在两侧挡板之间向后流动,保证被驱动的水不会向两边流走,从而提高驱动轮体1运动的发动机的功效,将销轴7插入销孔6内,桨叶2也逆时针方向运动,同时,弧形弹性垫4的另一端在水的重力作用下离开肋板3,不影响桨叶2的运动。当该驱动轮在陆地上行驶时,用金属丝穿过销孔6将浆叶2圈紧,克服离心力。
该驱动轮可应用在船舶、汽车、火车等交通运输工具上。
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维中,未经张维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60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端封驱动装置
- 下一篇:多功能摩托车后尾灯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