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压缩型轨道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7162.5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9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华;梁启明;李迎;张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1B19/00 | 分类号: | E01B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郭德忠;高燕燕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压缩 轨道 减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减振降噪产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轨道减振器,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压缩型轨道减振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轨道交通逐渐成为大众的主要交通工具,而其振动噪声成为一个大家关注的问题。安装轨道减振器可以明显改善振动噪声的污染,目前国内市场上的轨道减振器的规格型号各种各样,接口尺寸各不相同,性能较为单一,主要采用橡胶与铁件整体硫化工艺制造,当减振器的使用寿命过期后,需要进行整体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设计一种橡胶和铁件分体结构、节约成本的组合式压缩型轨道减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组合式压缩型轨道减振器,包括底座、弹性减振部件、防脱紧固件和承轨板;其中,底座的平面上开有矩形过孔,在矩形过孔的左右两侧对边的上表面至少均布设有五个锯齿钩檐,锯齿钩檐位于底座的上表面,锯齿钩檐在长度上由矩形过孔边界向中心延伸,矩形过孔未设置锯齿钩檐的一侧开有矩形的防脱紧固件安装口;承轨板的底部为矩形凸起结构,矩形凸起结构底部的左右两侧布设有与底座上的锯齿钩檐对应数目的锯齿突钩,且锯齿钩檐与锯齿突钩能互相搭接配合,相邻锯齿突钩之间的间距与锯齿钩檐的宽度一致;弹性减震部件开有矩形过孔;
其连接关系:底座设有锯齿钩檐的面朝上水平放置,弹性减震部件安装在底座平面上,弹性减震部件的矩形过孔让开底座上的锯齿钩檐,承轨板的矩形凸起结构穿过弹性减震部件和底座的矩形过孔后,承轨板的锯齿突钩与底座的锯齿钩檐相互错开,将承轨板沿水平推平,使承轨板的锯齿突钩与底座的锯齿钩檐相互搭接配合;防脱紧固件安装在底座的安装口处并与安装口过盈配合。
所述锯齿钩檐的宽度和锯齿突钩的宽度一致。
所述弹性减振部件为橡胶件。
还包括保护套,保护套安装在所述锯齿突钩钩头上。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先将弹性减振部件安装在底座上,将限位缓冲部件安装在承轨板的锯齿突钩钩头上,承轨板锯齿突钩与底座锯齿钩檐互相搭接配合安装,将承轨板与底座推平,再将防脱紧固件从底座底部插入底座安装口处并与安装口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采用铁件与橡胶件分体结构的制造工艺,由于弹性减振部件、承轨板和底座是通过组装而成,因此易于拆卸更换,更换维修时只需更换弹性减振部件从而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对于不同减振地段的不同设计要求,只要单独针对弹性减振部件进行合理的性能调整,然后组装即可,保证了减振器的性能多样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承轨板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承轨板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底座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底座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底座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弹性减震部件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减震部件和底座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承轨板;11-锯齿突钩;2-弹性减振部件;3-底座;31-锯齿钩檐;4-防脱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压缩型轨道减振器,包括底座3、弹性减振部件2、防脱紧固件4和承轨板1;其中,底座3的平面上开有矩形过孔,在矩形过孔的左右两侧对边的上表面至少均布设有五个锯齿钩檐31,锯齿钩檐31位于底座3的上表面,锯齿钩檐31在长度上由矩形过孔边界向中心延伸,矩形过孔未设置锯齿钩檐31的一侧开有矩形的防脱紧固件4安装口;承轨板1的底部为矩形凸起结构,矩形凸起结构底部的左右两侧布设有与底座3上的锯齿钩檐31对应数目的锯齿突钩11,且锯齿钩檐31与锯齿突钩11能互相搭接配合,相邻锯齿突钩11之间的间距与锯齿钩檐31的宽度一致;弹性减震部件2开有矩形过孔;
其连接关系:底座3设有锯齿钩檐31的面朝上水平放置,弹性减震部件2安装在底座3平面上,弹性减震部件2的矩形过孔让开底座3上的锯齿钩檐31,承轨板1的矩形凸起结构穿过弹性减震部件2和底座3的矩形过孔后,承轨板1的锯齿突钩11与底座3的锯齿钩檐31相互错开,将承轨板1沿水平推平,使承轨板1的锯齿突钩11与底座3的锯齿钩檐31相互搭接配合;防脱紧固件4安装在底座1的安装口处并与安装口过盈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71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