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腋踝双向双层背伸持续恒定牵引治疗台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7186.0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8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吴少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42 | 分类号: | A61F5/04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喻新学 |
地址: | 51017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双层 持续 恒定 牵引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可针对躯干肌肉、骨伤进行治疗的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躯干的肌肉、筋膜、韧带等疾患的治疗,中医与西医各有不同的治疗理念,西医为对抗性治疗,中医为顺应性治疗。其实对于这种伤病,应以顺应性治疗为佳。如果患者可以处于一种脊柱双向拉伸的状态下,由医生指导操作,进行各种如侧旋、摆动的辅助动作以及如理疗、按摩等辅助治疗,则可对如腰椎间盘突出等骨伤病产生良好的疗效。
当然,病况不一样,采用的牵引治疗方法也相应地有区别,配以的康复辅助动作、辅助按摩亦有不同,但人体脊柱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在进行这些牵引治疗的时候,应该让病人处于俯卧的体位,才能更好地让椎体放松,便于椎盘复位,不压迫神经。因此,应该设计一种治疗台,使其可以针对俯卧姿态的患者进行恒定双向背伸的牵引动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针对俯卧姿态的患者进行恒定双向背伸的牵引动作的腋踝牵引治疗台。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腋踝双向双层背伸持续恒定牵引治疗台,包括床身,所述床身的两头分别立有前床架与后床架,所述前床架上设有腋位固定装置,后床架上部为两层结构,上设踝位固定装置及与所述踝位固定装置联接的牵引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床架的上沿设有前滑轮组,所述腋位固定装置为一根腋位牵引带,其两端与前滑轮组联接后,在末端联接上配重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床架的上沿设有牵引架,牵引架上设有后滑轮组和与后滑轮组联接的手轮,所述踝位固定装置为一对踝部裹套,踝部裹套与后滑轮组之间通过踝位牵引带联接,踝位牵引带的末端联接有配重块,踝位牵引带与后滑轮组、手轮构成所述牵引结构;工作时,通过旋转手轮,可将踝位牵引带收紧并牵动踝部裹套往牵引架方向移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牵引架分为上下两层,各层均设有一套对应的手轮及后滑轮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床身上设置腋位固定装置、踝位固定装置和牵引结构,使患者俯卧在床身上之后,用腋位固定装置与肩部联接,踝位固定装置与踝部联接,然后牵引结构进行双向持续及恒定加力的背伸牵引,就可以使椎间隙内容积增大,椎间隙内形成负压,对处于胶质状态的髓核(突出椎间盘)产生回吸的作用,使压迫神经根的髓核可被吸回椎管内一部分,髓核体积减小,由此解除或减轻压迫神经根的状况。本实用新型在对患者腰椎及其肌肉韧带起作用的同时,还能对髋关节、膝关节、臂肌及筋膜有连带作用,使人体躯干肌筋膜韧带等连带软组织肌肉及骨骼和脊柱都得到合理的伸展,在辅助治疗支持下适用于躯干的肌肉、筋膜、韧带等损伤的治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由于处于空闲状态,因此图中没有表示出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腋踝双向双层背伸持续恒定牵引治疗台,包括床身1,所述床身1的两头分别立有前床架2与后床架3,所述前床架2上设有腋位固定装置,后床架3上部为两层结构,上设踝位固定装置及与所述踝位固定装置联接的牵引结构。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前床架2的上沿设有前滑轮组,所述腋位固定装置为一根腋位牵引带4,其两端与前滑轮组联接后,在末端联接上配重块。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后床架3的上沿设有牵引架21,牵引架21上设有后滑轮组和与后滑轮组联接的手轮22,所述踝位固定装置为一对踝部裹套5,踝部裹套5与后滑轮组之间通过踝位牵引带6联接,踝位牵引带6的末端联接有配重块,踝位牵引带6与后滑轮组、手轮22构成所述牵引结构;工作时,通过旋转手轮22,可将踝位牵引带6收紧并牵动踝部裹套5往牵引架21方向移动。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牵引架21分为上下两层,各层均设有一套对应的手轮22及后滑轮组。
使用时,让患者俯卧于床身1上,将腋位牵引带4跨过其腋下,捆住肩部不松脱,然后栓好前面的配重块,接着让踝部裹套5包裹住左右脚踝部并保证捆绑牢固不松脱,再旋转手轮22,收紧踝位牵引带6,直至脊椎拉伸程度达到医生判定的要求,然后拴好踝位牵引带6及其对应的配重块。接下来,就可按照具体的治疗方案来实施牵引治疗,如持续若干小时加力、对患处进行按摩、灯照等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未经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71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备半身摆动功能的背伸双向牵引治疗台
- 下一篇:一种新生婴儿接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