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简易实用躯干综合治疗台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7190.7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8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吴少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45 | 分类号: | A61F5/045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喻新学 |
地址: | 51017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简易 实用 躯干 综合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可针对躯干肌肉、骨伤进行治疗的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躯干的肌肉、筋膜、韧带等疾患的治疗,中医与西医各有不同的治疗理念,西医为对抗性治疗,中医为顺应性治疗。其实对于这种伤病,应以顺应性治疗为佳。如果患者可以处于一种脊柱双向拉伸的状态下,由医生指导操作,进行各种如侧旋、摆动的辅助动作以及如理疗、按摩等辅助治疗,则可对如腰椎间盘突出等骨伤病产生良好的疗效。
当然,病况不一样,采用的牵引治疗方法也相应地有区别,配以的康复辅助动作、辅助按摩亦有不同,但人体脊柱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在进行这些牵引治疗的时候,应该让病人处于俯卧的体位,才能更好地让椎体放松,便于椎盘复位,不压迫神经。所以,俯卧式牵引治疗台,是一种较好的肌肉、脊柱骨伤的康复治疗装置。
然而,现有的牵引治疗台具有这些缺点:1、牵引力加力过于局部,而不能达到整体牵引的效果;2、牵引力难以持续施加;3、进行双向牵引时,对应的治疗手段单一,在同样的一张治疗台上,仅能单纯进行某种体位的调整,如单纯地左右摆动下半身等,这极大地局限了治疗台的应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适用于躯干的肌肉、筋膜、韧带、脊柱等治疗的既简易又实用的躯干综合治疗台。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简易实用躯干综合治疗台,包括床身,所述床身分为前部和后部,所述前部和后部铰接在一起,使后部可水平自由摆动;在前部的上表面,设有两块铰接在一起的、可单独转动的翻板,两块翻板铰接后的旋转轴线沿床身的长轴方向;前部的前端设有前床架,后部的尾端设有后床架,所述前床架上设有腋位固定装置,后床架上设有踝位固定装置及与所述踝位固定装置联接的牵引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床架的上沿设有前滑轮组,所述腋位固定装置为一根腋位牵引带,其两端与前滑轮组联接后,在末端联接上配重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床架的上沿设有牵引架,牵引架上设有后滑轮组和与后滑轮组联接的手轮,所述踝位固定装置为一对踝部裹套,踝部裹套与后滑轮组之间通过踝位牵引带联接,踝位牵引带的末端联接有配重块,踝位牵引带与后滑轮组、手轮构成所述牵引结构;工作时,通过旋转手轮,可将踝位牵引带收紧并牵动踝部裹套往牵引架方向移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牵引架分为上下两层,各层均设有一套对应的手轮及后滑轮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床身的下方设有顶起机构及两根顶杆,两个翻板的下部分别与这两个顶杆的上端铰接,两个顶杆的下端与顶起机构联接,由顶起机构驱动顶杆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翻板旋转。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起机构包括一顶起用伺服电机,所述顶起用伺服电机的转动输出轴与一横摆杆联接,所述两根顶杆的下端装有弹簧,横摆杆的两头分别与所述弹簧的下端铰接。
或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顶起机构包括两个油缸,两个油缸的活塞杆分别与两个顶杆的下端铰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部的水平自由摆动的幅度为0°~6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部具有位于上面的、与前部铰接的床板以及与床板联接的、位于下面的若干个床脚,所述床脚的下端设有脚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部与前部的铰接部位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下方联接有旋转齿轮,在床身的下方设有摆动用伺服电机,摆动用伺服电机的转动输出轴与所述旋转齿轮联接,使得摆动用伺服电机可驱动旋转齿轮旋转,并最终带动后部摆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未经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71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